真氯片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

真氯片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

一、珍氯片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李如华,祝欣欣[1](2022)在《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利培酮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接受利培酮维持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氯丙嗪维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 x2 检验;对比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采用 t 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半年后、治疗一年后患者PAN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年后两组BPRS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实验组BPR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利培酮维持治疗效果显着,不良反应少,能够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状。

郝志君[2](2021)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阿立哌唑替换氯丙嗪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替换传统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满足研究条件的1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4)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照组(n=54)采用氯丙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阴性症状评分、总体印象评分、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时,观察组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体印象(CGI-SI)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主动性、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精神病药物相比,采用阿立哌唑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效果显着,能够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阴性症状,降低临床总体印象,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且不良反应少,临床用药安全性高,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广泛推广。

谢悦喜,林育波,郑闻华[3](2021)在《氯丙嗪片与氨磺必利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氯丙嗪片与氨磺必利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法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取氯丙嗪片单药治疗,研究组31例患者应用氨磺必利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离院后各阶段依从性;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及生活能力以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EPI)评分比较患者离院后各阶段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依从性均为100.00%。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依从性(96.77%)较对照组(68.75%)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1,P<0.05)。出院后12个月研究组依从性(93.54%)较对照组(40.6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46,P<0.05)。两组患者离院时GQOLI、SSE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院后6、12个月研究组患者GQOLI较出院时明显提升,且总体评分值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09、41.584,P<0.05)。患者离院后6、12个月研究组患者SSEPI评分较出院时明显提升,且总体评分值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3、31.099,P<0.05)。结论氨磺必利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状况改善显着,较氯丙嗪治疗更佳,疗效确切。

曹雪[4](2020)在《内蒙古自治区住院精神病人疾病谱和治疗用药及费用等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调查2016年全年内蒙古自治区精神专科医院出院精神疾病患者的住院情况,具体分析精神疾病患者的一般流行病学资料、出院诊断、临床用药及治疗费用情况,为精神卫生工作者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用药方面提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精神疾病患者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我区现有的18所精神专科医院(截止2016年底)进行等级医院分层随机抽样,按1/3总比例抽出6所医院。再从抽取的各所医院中以月份为基本单位,系统抽出2016年中3个月的病历(3月份、7月份、11月份),且所搜集病历资料中出院诊断需符合国际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分类第十版(简称ICD-10)。编制调查记录表收集样本数据,具体数据内容包括:精神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婚姻、文化程度、职业、住院天数、出院诊断、次要诊断、出院情况、精神科用药种类及剂量、住院总费用及自付费用等情况。最后对所搜集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结果:1.我区2016年3月份、7月份、11月份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且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共1646例,其中男性900例(54.68%),女性746例(45.32%),位列前五的精神疾病分别为精神分裂症665例(40.04%),双相情感障碍173例(10.51%),抑郁发作126例(7.65%),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125例(7.59%),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93例(5.65%)。2.使用频度最高的5种精神科药物分别为利培酮490例(29.75%),奥氮平480例(29.16%),富马酸喹硫平270例(16.40%),氯氮平221例(13.43%),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98例(12.03%),最常见的二联用药方案为利培酮+氯氮平74例(4.50%),药物使用剂量多在安全剂量范围内,鲜见超剂量用药。3.药物使用方案中,单一用药为754例(45.81%),两药联用785例(47.69%),三联用药105例(6.38%),四联及以上用药2例(0.12%),联合用药仍占有较大比例。4.辅助用药方案中,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总计326例(19.81%),其中30例(1.82%)为单一用药,药物使用中以劳拉西泮186例(11.30%)为最常见,未见两种及两种以上苯二氮?类药物联用情况。5.在医疗付款方式中,自费患者1090例(66.22%),医保患者556例(33.78%),其中人均费用最高的精神疾病为精神分裂症。结论:1.在我区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多见的精神疾病为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应加强对这两种精神疾病的管控力度,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我区精神科临床治疗,逐渐实现了与国际国内用药水平的接轨,诊疗水平不断提高。3.药物使用方案中,联合用药所占比例较大,应加强临床医生的业务培训,恪守单一用药原则,如有必要联合用药,应仔细了解其配伍禁忌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科学合理规范用药常态化。4.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仍占有一定比例,应加强对苯二氮?类药物的管理,防止药物滥用。5.医疗付费方式为自费的患者占有较大比例,人均费用较高,相关卫生财政部门应合理规划对精神卫生工作的财务预算,保障精神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侯建春,程奥博,李小宁,陈莎莎,李鑫,李妍,陈薇,高海波,刘旭,王长奇,马文有[5](2019)在《氨磺必利与氯丙嗪、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和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0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给予氨磺必利片(氨磺必利组),第二组给予氯丙嗪片(氯丙嗪组),第三组给予氟哌啶醇片(氟哌啶醇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12周末评测威斯康星卡片测试(WCST)、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末评测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治疗后第8、12周末评测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三组治疗后第8、12周末WCST分类数(CC)、错误应答数(RE)、持续应答数(RP)、持续错误数(RPE)、非持续错误数(NPE)、完成第一类所需应答数(TC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第8、12周末氨磺必利组WCST中RE、RP、RPE、NPE、TCC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CC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三组治疗后第8、12周末WAIS-RC智商总分、言语分、操作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第8、12周末氨磺必利组WAIS-RC智商总分、言语分、操作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三组治疗后第12周末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第12周末氨磺必利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氯丙嗪组和氟哌啶醇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一般病理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三组治疗后第8、12周末TESS行为毒性、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后第12周末氯丙嗪组和氟哌啶醇组TESS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心血管系统评分均较治疗后第8周末降低(P <0. 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优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症状的控制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当,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较少。

贾玥蕾[6](2019)在《林先生的故事—接触一名患病40余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叙事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在全球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精神障碍中精神分裂症是污名最重的一种疾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往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多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对于疾病的治疗,很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较少关注患者本身,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在用接触干预减少污名的研究中,同样较多采用量化研究方法,较少采用质性方法研究其过程。本研究采用叙事探究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为接触者,接触一名患病40余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录研究者本人在接触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展现其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见病不见人;病先于人;人先于病;病是病,人是人。通过一方面呈现患者患病40年中的经历,包括药物治疗、胰岛素昏迷疗法、电抽搐疗法、脑立体定向手术,从而展现在该病人身上体现的中国40年中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的变迁与问题;另一方面身边人对其的看法,包括3名医生、一名护士、患者母亲、一名扫地阿姨、一名病友、患者本人,从而揭示不同人的角度对同一个精神分裂症看法的不同及其与患者的关系互动,探索该患者在康复中的困境,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尚会师[7](2017)在《奋乃静的合成工艺开发》文中认为奋乃静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它是吩噻嗪类的哌嗪衍生物。用于治疗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疾病,单纯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等。本文对抗精神病药的发展现状和几类常见的药物进行了简要介绍,介绍了奋乃静在抗精神病药方面的作用。综述了以往文献中所报道的奋乃静的合成方法,为本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立题依据;对奋乃静的合成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改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最终得到较优的合成路线。本工艺采用2-氯吩噻嗪,1,3-溴氯丙烷,羟乙基哌嗪为原料,采用两种不同的路线进行合成。第一条路线是在2-氯吩噻嗪主环的基础上,先和1,3-溴氯丙烷反应得到中间体10-(3-氯丙基)-2-氯吩噻嗪,再和羟乙基哌嗪反应。第二条路线是将1,3-溴氯丙烷和羟乙基哌嗪反应得到侧链,再和主环反应。将得到的奋乃静成盐调碱纯化得到最终产物。并对两种路线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改变原料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和后处理方式等条件减少吩噻嗪杂质的残留量。产物经1H NMR确定为目标化合物,同时通过HPLC检测含量达99.5%以上。探讨了奋乃静的合成方法,工艺设计的优势在于反应路线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同时在实验中间对产物收率影响的因素做了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到收率较高,纯度达到国家标准的工艺。并将两条路线对比,分析了两条路线的优缺点。通过对合成工艺的优化,使此工艺路线的成本降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回收溶剂节约成本,对设备要求低。

刘勇,刘冬,乔宇,杨叶[8](2014)在《奥氮平与盐酸氯丙嗪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给服奥氮平片与盐酸氯丙嗪片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异同。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给服奥氮平)40例和对照组(给服盐酸氯丙嗪片)40例,在治疗的第1、2、3个月,应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普通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盐酸氯丙嗪的疗效没有奥氮平的疗效明显。研究组不良反应率70.0%明显少于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普通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与盐酸氯丙嗪疗效相近,但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奥氮平的治疗效果要远远优于盐酸氯丙嗪。不良反应方面,奥氮平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少,盐酸氯丙嗪不良反应出现的多而且严重。

孙宏斌[9](2014)在《齐拉西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氯丙嗪,观察组口服齐拉西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心电图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分别为(57.78±4.16)分和(58.43±4.33)分,均较治疗前的(72.62±4.66)分和(72.39±4.87)分显着减少(t=7.15、7.46,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威斯卡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数字化消测验(CT)失误率分别为(73.32±5.08)、(40.35±4.15)和(12.72±2.00)%,均较治疗前的(86.43±5.58)、(67.72±4.26)和(21.02±2.33)%及对照组的(84.32±5.16)、(65.82±4.25)和(20.05±2.20)%显着减少(t=6.84、7.21、7.85、7.52、8.21、8.12,均P<0.05);WCST分类完成数和CT净分值分别为(5.32±0.40)和(125.83±11.65)分,均较治疗前的(3.41±0.38)和(102.82±10.72)分及对照组的(3.52±0.39)和(108.37±10.24)分显着增加(t=6.72、7.11、7.01、7.5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2.22%,显着低于对照组的55.56%(x2=11.02,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对患者心电图影响小,临床安全性高。

余雪芹,曾祥刚,高芳[10](2011)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20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服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剂量6~12 mg/d,对照组予氯丙嗪片治疗,剂量400~600 mg/d,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所有患者PANSS评分和PSP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组PANSS评分于治疗第4周末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SP评分于第2周末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能够较氯丙嗪片更显着地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社会功能。

二、珍氯片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珍氯片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BPRS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阿立哌唑替换氯丙嗪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性症状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印象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比较
    2.5 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氯丙嗪片与氨磺必利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
        1.3.2 GQOLI与SSFPI评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离院后各阶段依从性对比
    2.2 两组患者离院后各阶段GQOLI、SSEPI评分对比
3 讨论

(4)内蒙古自治区住院精神病人疾病谱和治疗用药及费用等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精神疾病相关流行病学及诊断和治疗的变迁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氨磺必利与氯丙嗪、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
        1.2.2 评定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WCST测查比较
    2.2 三组治疗前后WAIS-RC比较
    2.3 三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2.4 三组治疗后TESS评分比较
3 讨论

(6)林先生的故事—接触一名患病40余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叙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热点——基于VOSviewer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1.2.2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定性研究综述
        1.2.3 接触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公众污名的研究综述
        1.2.4 研究评述及问题分析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1.1 什么是“叙事探究”
        2.1.2 叙事探究的发展史
    2.2 为什么选择叙事探究
    2.3 亲历叙事探究
        2.3.1 研究疑题的产生
        2.3.2 进入研究现场,确定研究对象
        2.3.3 我的角色定位
        2.3.4 资料收集与整理
        2.3.5 呈现研究结果
第三章 病,见病不见人——医学模式是污名的维持者?
    3.1 我初次见到林付生
    3.2 A医生对林付生的描述——古怪刻板、意向倒错
    3.3 B医生对林付生的描述——行动不便、药物效果不太好
    3.4 C医生对林付生的描述——他不是那么没有救
    3.5 我眼中的林先生——他会伤害我吗?
第四章 病人,病先于人——关注病时,背后的人怎样了?
    4.1 病史
    4.2 起病
    4.3 从积极治疗到失去希望
        4.3.1 四处诊治
        4.3.2 绝处求生
        4.3.3 崩溃边缘
        4.3.4 彻底放弃
    4.4 我眼中的林先生——他痛苦吗?
第五章 人病,人先于病——是什么样掩盖了原本鲜活的生命?
    5.1 林付生的“疯言疯语”
    5.2 鲜活的生命
    5.3 林先生又打人了
    5.4 我眼中的林先生——我会因这样一个生命的消逝而感到难过吗?
第六章 人是人,病是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污名可以被消除多少?
    6.1 你想走就走吧,我不留你
    6.2 林付生的朋友
    6.3 林付生给我唱歌
    6.4 我眼中的林付生——这个疯子一直清醒着吗?
第七章 总结与反思
    7.1 理解林付生——一名患病40余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7.1.1 林付生的生活关系
        7.1.2 林付生的康复困境
    7.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污名
        7.2.1 接触过程的变化阶段总结
        7.2.2 从初始阶段到第一阶段(只见病不见人)中发生作用的因素
        7.2.3 从第一阶段(只见病不见人)到第二阶段(病先于人)中发生作用的因素
        7.2.4 从第二阶段(病先于人)到第三阶段(人先于病)中发生作用的因素
        7.2.5 从第三阶段(人先于病)到第四阶段(人是人病是病)中发生作用的因素
    7.3 减少精神分裂症污名的实质与困难
        7.3.1 基于功能理论取向的减少精神分裂症污名的实质
        7.3.2 基于生物文化理论取向的减少精神分裂症污名的实质
        7.3.3 减少精神分裂症污名的困难
    7.4 研究的局限和困难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7)奋乃静的合成工艺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精神病的简介
        1.1.1 精神病的定义
        1.1.2 精神病的分类
    1.2 抗精神病药物
        1.2.1 概述及发展
        1.2.2 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理
        1.2.3 抗精神病药的分类
        1.2.4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2.4.1 氯丙嗪
        1.2.4.2 氟哌啶醇
        1.2.4.3 氯普噻吨
        1.2.5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2.5.1 利培酮
        1.2.5.2 奥氮平
        1.2.5.3 齐拉西酮
        1.2.6 奋乃静
        1.2.7 其他抗精神病药
        1.2.7.1 抗躁狂药
        1.2.7.2 抗抑郁药
        1.2.7.3 抗焦虑药
    1.3 当前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
    1.4 2-氯吩噻嗪的合成
第二章 奋乃静的合成及工艺开发
    2.1 引言
    2.2 课题研究目标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路线
        2.3.2 实验试剂及原料
        2.3.3 实验原理及步骤
        2.3.3.1 实验路线一
        2.3.3.2 10-(3-氯丙基)2氯吩噻嗪的合成
        2.3.3.3 奋乃静的合成一
        2.3.3.4 实验路线二
        2.3.3.5 侧链反应
        2.3.3.6 奋乃静的合成二
        2.3.3.7 成盐、中和反应
        2.3.3.8 奋乃静的精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合成路线一
        2.4.1.1 10-(3-氯丙基)2氯吩噻嗪的合成讨论
        2.4.1.2 DMF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4.1.3 氢化钠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4.1.4 反应物的比例对收率的影响一
        2.4.1.5 溶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4.1.6 溶剂种类对反应的影响
        2.4.1.7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4.1.8 缚酸剂对反应的影响
        2.4.1.9 反应物的比例对收率的影响二
        2.4.2 合成路线二
        2.4.2.1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4.2.2 反应物的比例对收率的影响三
        2.4.2.3 氢氧化钠的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2.4.2.4 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2.4.3 奋乃静的纯化
        2.4.3.1 盐酸盐重结晶温度对纯度的影响
        2.4.3.2 乙醇和水溶液比例对纯度的影响
        2.4.4 两条路线对比
        2.4.4.1 反应收率及成本
        2.4.4.2 产品纯度
        2.4.4.3 反应条件
    2.5 三废处理
    2.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奥氮平与盐酸氯丙嗪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1.2.2 给药方法
    1.3 疗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珍氯片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利培酮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J]. 张伟,李如华,祝欣欣. 心理月刊, 2022(03)
  • [2]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阿立哌唑替换氯丙嗪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郝志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21(29)
  • [3]氯丙嗪片与氨磺必利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状况的影响[J]. 谢悦喜,林育波,郑闻华. 中外医疗, 2021(18)
  • [4]内蒙古自治区住院精神病人疾病谱和治疗用药及费用等调查[D]. 曹雪.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5]氨磺必利与氯丙嗪、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 侯建春,程奥博,李小宁,陈莎莎,李鑫,李妍,陈薇,高海波,刘旭,王长奇,马文有. 精神医学杂志, 2019(04)
  • [6]林先生的故事—接触一名患病40余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叙事探究[D]. 贾玥蕾.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奋乃静的合成工艺开发[D]. 尚会师.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8]奥氮平与盐酸氯丙嗪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J]. 刘勇,刘冬,乔宇,杨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9)
  • [9]齐拉西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 孙宏斌. 中国基层医药, 2014(15)
  • [10]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20例[J]. 余雪芹,曾祥刚,高芳. 中国药业, 2011(11)

标签:;  ;  ;  ;  

真氯片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