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出血102例临床分析

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出血102例临床分析

一、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出血10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汪浩[1](2019)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脑出血是全球范围内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目前脑出血的治疗上尚存在许多争议,而手术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被认为对一部分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对于脑出血的手术方式较多,但最为常用的还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腔抽吸引流术。这两种方法对于脑出血的疗效比较仍没有定论。目的:比较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指导临床上术式的选择。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排除外伤性脑内血肿),出血原因不包含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静脉窦血栓、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卒中和脑梗死的出血转化。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颅血肿清除组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组。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出血部位、是否合并脑室出血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情况是否具有可比性。开颅血肿清除组均全麻下行骨瓣开颅,显微镜直视下清除血肿,钻孔血肿抽吸引流组于局麻下,利用磨钻或锥颅器钻孔,于血肿腔插入引流管,术中适当抽吸血肿,术后可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剩余血肿进行引流。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肿减少情况、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GCS评分、死亡率等指标。结论:脑出血开颅手术在平均血肿清除率为89%,明显高于钻孔抽吸引流手术的20%(P<0.001),对于需短期解除血肿压迫的患者较为适用,但两组患者的预后各项指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GCS评分、GOS评分)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开颅手术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钻孔引流组。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指标,如术后肺炎发生率上,两组数据虽无统计学差异,但P值较小(P=0.1004)。这提示在更大样本的研究中,这些指标可能会有统计学差异。

吴志佳[2](2018)在《不同频次侧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术后予以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的最佳频次。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60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在48小时内,脑室出血量在30-50ml之间(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统计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自发性脑室出血分级评分为II级(见附录),因病情需要行单侧脑室外引流术(置管位置于出血量少或健侧[1])。根据术后脑室内注射等剂量尿激酶频次不同,分为A组(2万U qd)、B组(2万U bid)、C组(2万U tid)、D组(2万U qid),比较各组脑室内血肿廓清所需时间,观察各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再出血、颅内感染、脑积水),评价各组脑室出血患者术后3月格拉斯哥预后。研究结果:1.脑室内血肿廓清所需时间:A组、B组、C组、D组脑室内血肿廓清所需时间分别为9.36±1.07、7.54±0.90、5.55±0.57,6.83±0.60,其中A组时间最长,C组时间最短(P<0.001)。D组时间较C组时间长,可能为D组患者再出血率高所致。2.主要并发症:D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高达26.67%,A组、B组、C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473);4组之间主要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积水)均无明显差异(P>0.05)。3.预后:C组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预后良好所占比例(93.33%)优于A组、B组、C组(分别为46.67%、60.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B组、C组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预后良好率对比并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侧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较佳频次为每日三次。

甄文剑[3](2016)在《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脑室出血为目前临床常见的高死亡率、高发病率的疾病类型,其发病几率约占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总数的30%60%且仍然呈现出显着上升态势。由于绝大多数患者会并发脑积水,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患者将面临着严重的死亡威胁。因此,给予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旨在对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既有研究成果做出深入系统的分析,总结归纳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该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出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0岁63岁,平均年龄(52.5±2.5)岁,临床表现:持续性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等,其中GCS评分8分以下2例。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岁65岁,平均年龄(52.5±3.0)岁,临床表现:持续性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等,其中GCS评分8分以下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分组比对的可行性。所有入组患者一经入院治疗后即可给予其止血、脱水降低颅压、控制血压、抗血管痉挛、营养神经、抗感染/抗菌、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调节肠胃功能、持续吸氧等基础性治疗。对照组单独行脑室穿刺治疗,单侧脑室出血者实施单侧脑室外穿刺引流,双侧脑室出血者采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研究组实施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外穿刺引流步骤同对照组。当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经脑室外穿刺引流治疗后颅内压降低至20mm Hg以下时开展腰大池引流治疗。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资料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研究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3%,整个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6.7%。而同期单独行脑室穿刺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治疗期间死亡6例,死亡率2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死亡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6.25±1.75)d、脑室引流时间(9.50±1.20)d、住院时间(23.50±2.25)d、格拉斯哥评分(13.75±1.25)分,而单独行脑室穿刺治疗的对照组数值分别为(9.50±1.50)d、(12.85±1.20)d、(31.50±2.00)d、(10.50±1.50)分。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格拉斯哥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其中颅内感染2例(6.7%)、脑疝1例(3.3%)、再出血0例(0%),同期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其中颅内感染3例(10%)、脑疝2例(6.7%)、再出血1例(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能够显着缩短患者头痛持续时间、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2.该方案能够显着改善患者昏迷状态,降低了由此所引发的死亡率,对于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杨平来,张源源,周立田,薛元峰,丁俊宏[4](2015)在《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9例脑室出血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03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微创穿刺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术后尿激酶溶血引流治疗的39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死亡5例(12.8%),1例发生迟发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依据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者15例(38.5%),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者11例(28.2%),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8例(20.5%)。结论微创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吴建荣,兰频,金肖,陈朝晖,潘锋[5](2014)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脑室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微创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意识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8.05%(32/41),对照组56.10%(2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显着,优于单纯微创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群森,岳宏,张持,王小强,吴君仓,刘祖欣[6](2013)在《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2年5月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根据匹配条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行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和随访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3%VS 32.6%,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arthel指数治疗组为(81.6±7.2)分,大于内科对照组的(55.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室出血较传统内科治疗有效,且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李睿,田明君,陈晓春,李兴军,胡媛,吴洪波,齐艳艳[7](2012)在《多通道微创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恰当的治疗方法及全脑室高密度影时血肿的状态特点。方法:用多通道脑室引流的技术治疗脑室出血,将对照两组病例治疗过程,病情变化及脑室出血治疗来认识脑室内积血的特点。结果:轻型组保守治疗的患者,7天内血肿明显吸收,2周内完全吸收,患者好转明显,生活自理程度很高。重型引流组患者2周内血肿被大部分引出,但4周内无生活自理表现,死亡率降低。重型保守组患者,只有2例卧床存活,其余均死亡。结论:脑室出血患者中,脑室积血完全是脑积液的,可以不手术治疗,脑室出血血肿不是完全呈铸型状态的及部分轻度梗阻的患者,可以采用单通道治疗,对于脑室积血完全是血肿形态的必须做多通道引流。

陈国永[8](2012)在《脑室出血45例临床治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5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和缺点。结果 45例患者均经过我院明确诊断,其中23例患者采用微创治疗,16例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6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患者治愈23例,好转13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6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三组患者比较,保守治疗组患者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室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快,患者病死率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韦廷求[9](2012)在《微创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重症脑室出血采用微创铸型侧与非铸型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脑室出血患者19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非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非铸型侧脑室穿刺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B组)、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观察三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铸型侧对比非铸型脑室穿刺,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亦明显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率。结论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铸型侧脑室穿刺疗效比非铸型侧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江焕新,沈伟俊,廖颂明,马赞[10](2012)在《微创侧脑室置管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49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一侧或双侧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使用尿激酶多次灌注,辅以腰椎穿刺治疗49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结果恢复良好12例(24.5%),中度残疾18例(36.7%),重度残疾11例(22.4%);植物生存2例(4.0%);死亡6例(12.2%)。结论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注引流,结合腰穿及其它综合治疗措施,可加速廓清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减少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用于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可获得满意效果。

二、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出血10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出血10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不同频次侧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病例标准
    2.2 方法
        2.2.1 侧脑室外引流术
        2.2.2 脑室内注射尿激酶
        2.2.3 停药拔管指症
        2.2.4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附图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室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9例脑室出血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10)微创侧脑室置管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4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手术疗效
3 讨论

四、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出血10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D]. 汪浩.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2]不同频次侧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D]. 吴志佳. 南华大学, 2018(01)
  • [3]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D]. 甄文剑.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
  • [4]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9例脑室出血体会[J]. 杨平来,张源源,周立田,薛元峰,丁俊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05)
  • [5]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J]. 吴建荣,兰频,金肖,陈朝晖,潘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34)
  • [6]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J]. 群森,岳宏,张持,王小强,吴君仓,刘祖欣. 中华全科医学, 2013(08)
  • [7]多通道微创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研究[J]. 李睿,田明君,陈晓春,李兴军,胡媛,吴洪波,齐艳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30)
  • [8]脑室出血45例临床治疗分析[J]. 陈国永.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7)
  • [9]微创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观察[J]. 韦廷求. 微创医学, 2012(02)
  • [10]微创侧脑室置管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49例临床分析[J]. 江焕新,沈伟俊,廖颂明,马赞. 中国现代医生, 2012(05)

标签:;  ;  ;  ;  ;  

微创引流治疗脑室出血10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