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信号转导蛋白及其功能

Fas信号转导蛋白及其功能

一、Fas信号转导蛋白及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姜玲玲[1](2021)在《激活素A与TNF-α在成纤维细胞活化调控中的相互拮抗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公认的致炎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细胞。激活素A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被认为是诱导组织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可促进M2型巨噬细胞活化,并抑制细菌脂多糖(LPS)活化M1型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是机体参与炎症应答的重要细胞,也是组织创伤修复的主要功能细胞,其异常活化则会导致组织瘢痕形成或纤维化。在机体炎症应答时,组织中TNF-α和激活素A水平均升高。然而,激活素A能否作为TNF-α的天然拮抗剂发挥抗炎作用,以及激活素A与TNF-α能否协同调控成纤维细胞活化,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首先选用TNF-α活性测定靶细胞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系)探讨激活素A与TNF-α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活化的联合作用及相关机制,并进一步应用原代培养细胞确定激活素A与TNF-α对人成纤维细胞活性的联合调控作用。一、研究方法1.小鼠成纤维细胞活性检测CCK-8法和实时细胞分析(RTCA)检测小鼠L929细胞增殖和黏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和TGF-β1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外基质及相关蛋白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和微流控技术分析细胞迁移能力。2.小鼠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L929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及细胞膜相关受体表达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d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人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培养体外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牙周韧带细胞(hPDL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4.人成纤维细胞活性检测CCK-8法和RTCA分析hPDLCs增殖和黏附;ELISA检测细胞分泌IL-6和TGF-β1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外基质及相关蛋白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和微流控技术分析细胞迁移能力。5.人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分析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PDLCs的Smad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二、研究结果1.激活素A与TNF-α对小鼠L929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1.1 TNF-α抑制L929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激活素A拮抗TNF-α上述作用。1.2 TNF-α诱导L929细胞分泌炎性介质NO和IL-6,但激活素A抑制TNF-α此作用。1.3激活素A促进L929细胞分泌TGF-β1,TNF-α则抑制激活素A诱导的TGF-β1分泌。1.4激活素A上调L929细胞FN、Col I及MMP-2 mRNA表达,而TNF-α下调激活素A诱导的FN和MMP-2 mRNA高表达;TNF-α促进MMP-9 mRNA表达,而激活素A抑制TNF-α诱导的MMP-9 mRNA表达升高。Western blotting证实激活素A上调L929细胞MMP-2蛋白表达,TNF-α则抑制激活素A诱导的MMP-2蛋白表达升高;TNF-α上调L929细胞MMP-9蛋白表达,而激活素A下调TNF-α诱导的MMP-9蛋白高表达。1.5激活素A与TNF-α单独应用均可增强L929细胞黏附能力,两者联合具有协同增强作用。1.6激活素A诱导L929细胞迁移,TNF-α则抑制L929细胞向激活素A趋化迁移。2.激活素A与TNF-α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2.1激活素A诱导L929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而TNF-α可削弱其作用。2.2激活素A对L929细胞膜TNFR1和TNFR2表达无明显影响,但TNF-α下调细胞膜ActRⅡA表达。2.3激活素A对L929细胞Smad信号相关分子表达无显着影响,但显着上调L929细胞p-ERK1/2蛋白水平;TNF-α上调p-ERK1/2和p-JNK蛋白水平,但激活素A与TNF-α联合作用后,p-ERK1/2蛋白水平较TNF-α单独作用明显降低。2.4 ERK抑制剂FR180204不仅抑制激活素A引起的L929细胞p-ERK1/2蛋白水平升高,也显着削弱激活素A诱导的L929细胞迁移。3.激活素A与TNF-α对人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3.1体外组织块贴壁法成功培养hPDL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抗角蛋白染色呈阴性,抗波形丝蛋白染色呈阳性,符合成纤维细胞特征。3.2 TNF-α抑制hPDLCs增殖并促进其分泌IL-6,而激活素A拮抗TNF-α上述作用。3.3激活素A促进hPDLCs分泌TGF-β1,但此效应可被TNF-α抑制。3.4激活素A促进hPDLCs的FN、Col I和MMP-9 mRNA表达,而TNF-α下调激活素A诱导的MMP-9 mRNA高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同样显示激活素A上调hPDLCs的MMP-9蛋白表达,而TNF-α则下调激活素A诱导的MMP-9蛋白表达升高。3.5激活素A与TNF-α均可提高hPDLCs黏附活性,两者联合具有协同增强作用。3.6激活素A诱导hPDLCs迁移,而TNF-α抑制激活素A诱导的hPDLCs迁移。4.激活素A与TNF-α调控人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4.1激活素A对hPDLCs的Smad信号相关分子表达无显着影响,而TNF-α下调ActRⅡA表达。4.2激活素A上调hPDLCs的p-ERK1/2和p-p38蛋白水平,而TNF-α拮抗激活素A引起的ERK1/2和p38磷酸化水平升高。三、结论综上所述,激活素A属于新的成纤维细胞趋化因子,并且激活素A与TNF-α对成纤维细胞活性调控作用不同,两者联合作用成纤维细胞主要表现为相互拮抗效应,其拮抗作用不通过经典Smad信号通路,而是通过ERK信号介导。上述结果提示,激活素A可能作为TNF-α的天然拮抗剂在炎症活动期发挥抗炎作用,而TNF-α可能通过拮抗激活素A作用发挥抗纤维化效应,两者的作用平衡可能是影响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不仅揭示激活素A与TNF-α共同调控成纤维细胞活化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也为进一步探索成纤维细胞介导疾病的治疗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基础。

高宏杰[2](2021)在《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网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 研究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常发生在心脏手术、冠脉搭桥、心肌梗塞后再通、心脏移植以及休克等情况下,已成为血运重建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课题组的自拟方痰瘀同治方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其抗MI/RI疗效显着。故本研究拟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药效物质基础、潜在作用靶点及分子网络机制,对课题组前期开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系列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补充和完善,为今后深入开展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药理药效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指出方向。同时,为更好的预测和分析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本研究对随机游走算法进行了优化和验证,为优化后的算法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2 研究方法2.1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应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获得MI/RI的靶点。应用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和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得中药成分,应用SwissADME数据库筛选中药的活性成分,并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将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和MI/RI的靶点做映射,获得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筛选出核心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关系的网络图,计算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抗MI/RI的网络效力值,得出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应用Cluego插件对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可能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了快速有效的发现其可能的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对随机游走算法进行了优化,形成了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将优化后的算法应用于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可能潜在的核心靶点,应用Cluego插件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可能潜在的分子网络机制。2.2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应用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和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的中药成分,应用SwissADME数据库筛选出中药的活性成分,并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将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中药活性成分/化瘀中药组中药活性成分的靶点与MI/RI的靶点做映射,分别获得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潜在的可能的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获得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的核心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可能的潜在分子网络机制。3 结果3.1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1)MI/RI靶点共1283个;(2)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683个,预测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共1452个;(3)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靶点共398个,运用String数据库获得核心靶点共337个;(4)应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关系网络,共有885个节点和12462条边,根据计算出的网络效力值获得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中药活性成分;(5)对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337个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O分析生物反应过程共986个,KEGG信号通路共79条;(6)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的核心网络共有节点269个,中药活性成分节点32个,疾病靶点节点237个。采用分子对接等方法对优化算法进行验证。(7)对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核心网络的237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O分析生物反应过程共739个,KEGG信号通路共131条。3.2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研究(1)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中药成分共173个,中药活性成分87个,预测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共560个;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中药成分共143个,中药活性成分194个,预测中药活性成分靶点共430个。(2)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靶点共178个,应用String数据库获得核心靶点140个;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靶点共155个,应用String数据库获得核心靶点113个。(3)对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140个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O分析中生物反应过程共469个,KEGG信号通路共114条;对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113个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O分析中生物反应过程共495个,KEGG信号通路共108条。4 结论4.1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可以准确快速的提取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核心网络,为该算法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4.2痰瘀同治方抗MI/RI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共32个,核心中药为人参、川芎、薤白等6味中药。4.3痰瘀同治方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协同抗MI/RI的作用特点。本研究得出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炎症反应”机制、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凋亡过程负调控”作用机制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相吻合。此外,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TNF信号通路”“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MAPK级联”作用机制有关。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作用机制还可能与“cAMP信号通路”有关,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作用机制可能与“HIF-1信号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有关。

李玉欣[3](2021)在《清热化湿祛瘀方对UC小鼠结肠黏膜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发病率高,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UC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临床上,张声生教授常用清热化湿祛瘀方(由黄连、苦参、三七面、黄芪等药物组成)治疗本病,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验证清热化湿祛瘀方对UC模型小鼠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机制。实验一:清热化湿祛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疗效观察目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小鼠模型,观察清热化湿祛瘀方对UC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只C57BL/6小鼠按1:3比列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24只。将造模组小鼠按1:1:1比列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中药组共3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造模组小鼠均自由饮用含3%DSS的饮用水6天制备UC小鼠模型,之后,所有小鼠均改为饮用蒸馏水。于造模开始后的第3天开始给药干预,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100mg/kg/d,中药组给予清热化湿祛瘀方水煎剂15.925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与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每日一次,连续灌胃7天。每日观察并记录各小鼠体重、大便质地及大便潜血情况,计算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剪取小鼠肛门至盲肠末端的结肠段,测量结肠长度,随后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1.DAI评分:DSS诱导UC小鼠模型后,造模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大便质地改变以及大便潜血。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显着升高(P<0.05)。经药物治疗后,给药小鼠症状出现一定好转,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及中药组小鼠第8、9天DAI评分显着降低(P<0.01)。2.结肠长度: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显着缩短(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及中药组小鼠的结肠长度均显着延长(P<0.05)。3.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及病理学评分:组织学分析显示,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结肠上皮损伤,包括黏膜糜烂、隐窝丢失以及广泛的淋巴细胞浸润等;而美沙拉嗪和中药治疗明显改善了此类病理改变。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与中药组病理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清热化湿祛瘀方对DSS诱导的UC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效果与美沙拉嗪相近。实验二:清热化湿祛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目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小鼠模型,检测小鼠结肠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水平,探讨清热化湿祛瘀方治疗UC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C57BL/6小鼠按1:3比列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24只。将造模组小鼠按1:1:1比列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中药组共3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造模组小鼠均自由饮用含3%DSS的饮用水6天制备UC小鼠模型,之后,所有小鼠均改为饮用蒸馏水。于造模开始后的第3天开始给药干预,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100mg/kg/d,中药组给予清热化湿祛瘀方水煎剂15.925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与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每日一次,连续灌胃7天。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剪取小鼠肛门至盲肠末端的结肠并平均分为四等份,根据实验要求不同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对于结肠组织氧化应激情况的观察,本研究采用DHE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ROS含量,采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分别检测小鼠结肠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活力。对于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的观察,本研究采用TUNEL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水平变化。结果:1.氧化应激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的ROS、MDA显着升高(P<0.05),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与中药组的ROS、MDA表达显着降低(P<0.05),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2.细胞凋亡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细胞凋亡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及中药组小鼠细胞凋亡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UC小鼠的结肠黏膜中存在氧化应激和过度的肠上皮细胞凋亡,清热化湿祛瘀方对UC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氧化应激、改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李泳欣[4](2021)在《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槲皮素对其调控研究》文中指出泌乳功能对哺乳动物的生存繁衍至关重要。乳汁不仅可以保证哺乳动物的新生儿存活,同时也为人类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动物哺乳期间,多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均会影响乳腺健康。氧化应激是损害乳腺健康的常见因素,通常会抑制乳腺功能,造成泌乳量和乳品质下降。自然界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特性,得到了广泛关注。Nrf2-ARE是目前已知最重要的抗氧化相关信号通路之一,生物活性物质是否可通过Nrf2-ARE途径缓解乳腺氧化应激,值得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利用Nrf2敲除小鼠,解析了Nrf2-ARE途径在乳腺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机制,随后以乳腺上皮细胞为模型探究可通过Nrf2-ARE通路抵御氧化应激的生物活性物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旨在为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乳腺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定向调控和防治乳腺氧化应激的饲料添加剂开发奠定科学基础。1 Nrf2基因敲除对小鼠生长繁殖和乳腺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对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确定Nrf2基因型不影响母鼠生长繁殖性能和10-12周龄母鼠哺乳期6-11天平均泌乳量,明确Nrf2基因敲除小鼠可用于乳腺健康研究。继而选用10-12周龄泌乳早期(第3天)WT、Nrf2(+/-)和Nrf2(-/-)小鼠各6只,每只小鼠第四对乳腺的一侧注射50μL LPS(0.2 mg/ml)作为处理组,另一侧乳腺注射50μL PBS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4 h采集第四对乳腺组织。另取10-12周龄泌乳中期(第12天)WT、Nrf2(+/-)和Nrf2(-/-)小鼠各5只,分别注射LPS和PBS后3 h取乳样。分析乳腺组织外观、乳中蛋白含量、乳腺炎性因子和氧化还原平衡相关基因表达,综合判断乳腺健康情况。结果表明,应激条件下Nrf2(-/-)小鼠的乳腺组织中β酪蛋白基因表达显着升高,κ酪蛋白基因表达显着降低,而WT小鼠乳蛋白基因无明显变化。转录组学结果显示,LPS处理后,Nrf2(-/-)小鼠乳腺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氨酸/胱氨酸反向转运体轻链(x CT)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的m RNA水平显着低于WT小鼠,同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应激条件下Nrf2(-/-)小鼠乳腺出现更多炎性因子表达上调。以上结果提示,相比WT小鼠,Nrf2(-/-)小鼠乳腺的氧化还原平衡被打乱,乳腺健康更易受到外界刺激的不利影响。2 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本试验使用上述泌乳早期(第3天)小鼠注射LPS 24 h后采集得到的第四对乳腺组织样本,检测乳腺抗氧化酶类表达、谷胱甘肽(GSH)含量、GSH与还原性谷胱甘肽(GSSG)比例、GSH合成与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凋亡与内质网应激情况。结果表明,LPS刺激不改变WT小鼠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还原酶1表达,但在Nrf2(-/-)小鼠乳腺降低了以上抗氧化酶表达。LPS刺激上调了WT小鼠乳腺Nrf2和HO-1的基因表达,但Nrf2(-/-)小鼠中未见明显上调。此外,两种Nrf2敲除小鼠未能如WT小鼠一样,受到LPS诱导后显着上调GSH含量和GSH/GSSG比例。Nrf2(-/-)小鼠中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GCLM和x CT的m RNA表达丰度在LPS应激条件下也低于WT小鼠。另外,LPS处理增加了Nrf2(-/-)小鼠中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BAX/Bcl-xl比例和内质网应激标记物(GPR78)表达,而WT鼠未见明显差异。以上结果提示,Nrf2-ARE信号通路同时调节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防御系统,可通过Nrf2/GCL/GSH/GPx1途径准确调控GSH的合成与消耗,并且对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也具有影响作用。3 Nrf2-ARE通路介导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3.1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效果本试验旨在探究可缓解乳腺氧化应激的生物活性物质。首先采用不同浓度H2O2(50,100,250,500,750,1000μΜ)刺激乳腺上皮(HC11)细胞24 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使用不同浓度槲皮素(0、5、10、15、20、25μΜ)刺激HC11细胞24 h,确定HC11细胞耐受浓度,检测槲皮素预处理2 h对H2O2引起的HC11细胞增殖受阻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的改善效果。随后,将HC11细胞分为四组处理,槲皮素和槲皮素预处理组使用20μΜ槲皮素培养细胞;2小时后,H2O2和槲皮素预处理组加入100μΜH2O2培养细胞24小时,对照组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对四组细胞提取蛋白,检测CAT与SOD活性、抗氧化蛋白(x CT,GCLM,TXNRD1)表达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结果发现100μΜH2O2可降低HC11细胞活力至对照组60%以下,LDH释放达到24%以上,适合作为应激研究模型。20μΜ槲皮素对HC11细胞的保护效果最好,可显着恢复H2O2造成的T-AOC降低,且槲皮素预处理显着改善了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蛋白表达,但对细胞凋亡未见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槲皮素具有改善HC11细胞增殖受阻、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的重要作用。3.2 Nrf2-ARE通路介导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本试验旨在阐明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槲皮素改善HC11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首先将HC11细胞分为四组处理,处理方式如上文所述,探究槲皮素对应激状态下Nrf2-ARE和MAPKs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的影响。随后,使用信号通路抑制剂,探究Nrf2-ARE信号通路对MAPKs通路调控槲皮素作用的调控机制,研究两者在槲皮素抵御氧化应激中的关系。最后,将细胞分为7组,其中对照组、H2O2组和槲皮素预处理组处理方法如上文所述。抑制剂组分别使用Nrf2抑制剂ML385(5μM)、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25μM)、ERK抑制剂PD98059(100μM)和JNK抑制剂SP600125(10μM)预处理HC11细胞1小时,之后添加槲皮素处理2小时,最后使用H2O2刺激细胞24小时,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毒性、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变化,以阐明抗氧化相关信号通路在槲皮素抵御氧化应激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H2O2造成HC11细胞Nrf2-ARE信号通路被激活,MAPKs信号通路也被激活。槲皮素预处理显着改善了Nrf2-ARE和MAPKs信号通路激活情况。ERK抑制剂显着提高p-NRF2/NRF2比例,p38 MAPK抑制剂显着降低p-NRF2的蛋白表达,提示p38 MAPK和ER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Nrf2-ARE信号途径的激活状态,从而影响槲皮素的抗氧化能力。四种抑制剂均显着降低了槲皮素对细胞增殖的改善作用,不影响槲皮素的抗细胞毒性。对抗氧化防御系统来说,槲皮素对T-AOC的改善作用主要依赖于Nrf2-ARE、p38 MAPK和ERK通路,x CT表达主要依赖于Nrf2-ARE信号途径,槲皮素对CAT酶活和GCLM表达的恢复作用同时受到Nrf2-ARE和MAPKs信号通路的调节。综上所述,Nrf2-ARE信号通路调节下游抗氧化酶表达,介导Nrf2/GCL/GSH/GPx1途径调控GSH的合成与消耗,对细胞凋亡和内质网应激具有调节作用,以此维持乳腺氧化还原平衡。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槲皮素改善HC11细胞增殖和抗氧化防御能力,恢复氧化还原平衡。此外,MAPKs信号通路也参与调节槲皮素的细胞保护功能。

刘强[5](2020)在《基于Fas信号通路对姜黄素联合5-FU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切除联合化疗,但由于现有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特异性不强,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降低或消除化疗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与使用的剂量成正相关,如果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将具有增效作用而本身无毒的化合物与化疗药物联用,便可减少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减少其毒副作用。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临床上治疗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最常用的经典化疗药物之一,其疗效显着、价格低廉。但胃癌患者使用该药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胃炎等较为严重的胃肠道毒副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探索对5-FU具有减毒或增效的中药或中药有效成分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姜黄素(curcumin,CUR)是来源于中草药植物姜黄的一种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多位研究者的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姜黄素对胃癌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通过一定剂量姜黄素与不同剂量5-FU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结果显示姜黄素与5-FU具有协同抗肿瘤细胞的作用,姜黄素可以增强5-FU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较低剂量5-FU与一定剂量的姜黄素联用后可以达到较高剂量5-FU的作用效果,但两药联用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揭示。二、研究目的本课题将在细胞水平上观察CUR联合5-FU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研究并验证CUR与5-FU联用在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和诱导该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了解CUR与5-FU联用对Fas介导死亡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初步揭示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上进行胃癌化疗时应用CUR来降低化疗药物5-FU的使用剂量、减少5-FU的毒副作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三、实验方法将胃癌SGC-7901细胞株接种到含9%新生牛血清1640培养基的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置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在37°C、5%CO2的条件下培养细胞,待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CUR和5-FU共培养,使药物作用细胞24 h或48 h。然后采用下列不同的方法检测药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与凋亡影响的相关指标。1.采用MTT方法检测CUR和5-FU系列浓度对SGC-7901细胞生长的影响,计算出两种药物对SGC-7901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半数抑制率)IC50。2.采用MTT法检测CUR和5-FU对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3.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CUR和5-FU对SGC-7901细胞分裂增殖与克隆形成的影响。并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4.采用荧光染料AO/EB双染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UR和5-FU联用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影响效应,并计算细胞凋亡率。5.采用基于Annexin V-FITC/PI双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CUR和5-FU联用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计算细胞凋亡率。6.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UR和5-FU联用对SGC-7901细胞的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通路关键蛋白Fas、FADD、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四、结果1.MTT实验结果显示,CUR和5-FU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IC50分别为44.08μM和60.13μM。2.MTT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CUR和/或不同剂量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24 h、36 h和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呈现出时间依赖效应;同时,CUR联合低剂量(L)5-FU组与中剂量(M)5-FU组相比、CUR联合中剂量(M)5-FU与高剂量(H)5-FU组相比,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3.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CUR和/或不同剂量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CUR联合低剂量(L)5-FU组与中剂量(M)5-FU组相比、CUR联合中剂量(M)5-FU与高剂量(H)5-FU组相比,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4.AO/EB荧光染色及凋亡流式结果显示,各实验组CUR和/或不同剂量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24 h、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呈现出时间依赖效应;同时,CUR联合低剂量(L)5-FU组与中剂量(M)5-FU组相比、CUR联合中剂量(M)5-FU与高剂量(H)5-FU组相比,细胞的凋亡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CUR和/或不同剂量的5-FU作用于SGC-7901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8、caspase-3、Fas、FADD的表达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CUR联合低剂量(L)5-FU组与中剂量(M)5-FU组相比、CUR联合中剂量(M)5-FU与高剂量(H)5-FU组相比,Fas、FADD、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五、结论1.姜黄素可以显着增强5-FU对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与增殖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与时间的依赖性;2.姜黄素可以显着增强5-FU对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3.姜黄素与5-FU联用对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的机理与细胞膜表面Fas介导的死亡受体信号通路有关,两药联用可以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Fas、FADD、caspase-8、caspase-3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提示姜黄素与5-FU联用诱导SGC-7901细胞的凋亡可通过Fas信号通路实现。

路璐[6](2020)在《潞党参对UV所致小鼠背部皮肤光老化模型Fas/FasL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由于日光或人造光源中的紫外线(UV)长期照射,会使得许多暴露在其中的患者皮肤出现干燥、褶皱以及色素沉着并最终导致皮肤衰老的症状,称为“皮肤光老化”。在皮肤细胞水平的研究中,皮肤光老化的发生发展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细胞的凋亡就是其中主要影响因素。Fas及Fas L均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细胞膜表面高表达的Fas L受体能够与靶细胞Fas相互识别并结合,之后启动细胞内部的凋亡程序,使靶细胞程序性的死亡。因此本实验在动物体内进行,用UV照射诱发小鼠背部皮肤光老化并服用潞党参中药液治疗,观察潞党参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拮抗作用,测定Fas和Fas L在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含量的表达情况,检测各组小鼠的细胞凋亡量,以探究潞党参在防御和治疗皮肤光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六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UV模型组(UV)、潞党参高剂量组(L-H)、潞党参中剂量组(L-M)、潞党参低剂量组(L-L)以及VE阳性对照组(VE),每组6只。各组小鼠常规饮水喂食饲养以适应环境,一周后每组均小鼠背部剃毛约3×3CM2面积,之后每两天一次剃毛以保证暴露小鼠背部皮肤。对除NC组外的各组小鼠照射UVA+UVB光源,照射频率为每周6次,共照射12周。造模成功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UV模型组每日经口灌胃生理盐水,VE组每日经口灌胃维生素E,L-H组、L-M组、以及L-L组分别每日经口灌胃高剂量潞党参、中剂量潞党参和低剂量潞党参,共给药两周,给药期间除NC组外均紫外线光照至十四周。第十四周处死各组小鼠,观察并取小鼠背部剃毛部位的皮肤组织,在-70℃冰箱内保存。应用HE染色进行皮肤形态变化的观察,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每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as和Fas L含量的表达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含量及分布。结果:1、小鼠背部皮肤的肉眼观察NC组在整个实验期间没有UV照射,背部皮肤光滑湿润无静态皱纹,皮肤弹性好,没有色素沉着、红斑、溃烂等不良表现。UV组在实验期间接受UV照射且无药物干预,皮肤表现为干燥起皮、粗糙脱屑,皮肤增厚,有明显的沟壑,凹凸不平呈皮革样改变,皮肤发红有色素沉着。L-H组、L-M组、L-L组小鼠背部皮肤状态均优于UV组,其中L-H组的小鼠背部皮肤好转最为明显,但背部仍有明显皮肤红斑,干燥并伴有少量色素沉着;L-M组小鼠皮肤仍见少量皱纹,背部红斑及色素沉着明显;L-L组小鼠背部皮肤仍见大量瘀斑暗沉,起皮结痂等。2、小鼠背部皮肤组织HE染色结果NC组小鼠皮肤组织学表现无明显异常变化,表皮层结构较为完整,真皮层内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其形态正常有序且排列有规则。UV组小鼠皮肤的表皮层厚度明显增加且厚度变化不一,表皮层有部分不完整结构,出现分层甚至模糊;真皮层明显变薄,且胶原纤维出现断裂,出现排列混乱不规则等现象,偶见炎性细胞分布。L-H剂量组皮肤结构较UV组明显改善,表皮层结构完整且增厚现象明显恢复,与真皮层的连接处较为清晰,真皮胶原纤维束显着增多,排列有序,未见炎性细胞。L-M组和L-L组的小鼠皮肤组织表现优于UV组,但表皮层仍有增厚,真皮层虽可见胶原纤维断裂但排列较为有序,提示胶原纤维束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但不如L-H组效果好。3、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 L在各组小鼠皮肤组织的表达3.1小鼠皮肤组织中Fas的表达结果NC组中Fas含量的表达较低,与之相比,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的UV组中Fas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V模型组相比,经潞党参干预后的L-H组、L-M组、L-L组的Fas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H组、L-M组、L-L组与NC组相比Fas的表达仍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H组相比,L-M组、L-L组以及VE组的Fas表达略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M组比较,L-L组的Fas含量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L组相比,VE组的Fas含量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小鼠皮肤组织中Fas L的表达结果NC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as L含量较少;与NC组比较,UV模型组皮肤组织中Fas L表达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潞党参干预的各组与NC组相比,Fas L的含量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V模型组相比,L-H组、L-M组以及VE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as L表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H组相比,L-M组、LL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as L的含量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M组相比,LL组小鼠皮肤中Fas L含量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L组相比,VE组小鼠皮肤中Fas L含量略有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小鼠皮肤组织中Fas、Fas L表达相关性分析对资料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鼠皮肤组织中Fas和Fas L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876,P=0.000)。5、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细胞凋亡结果NC组小鼠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数量极少,与NC组相比,UV模型组以及潞党参干预组的细胞凋亡数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V模型组相比,潞党参干预各组以及VE组均可使小鼠皮肤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H组比,L-M组、L-L组以及VE组的凋亡细胞数均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L-M组相比,L-L组凋亡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组与之相近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L组相比,VE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潞党参能够保护小鼠皮肤组织免受UV照射引起的光老化损伤,且在不同剂量实验中,高剂量的保护作用最为明显。2、UV照射可以促使小鼠背部皮肤组织中Fas、Fas L过度表达,并提高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数量,提示光老化发病机制可能与激活Fas/Fas L信号转导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有关。3、潞党参治疗的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as、Fas L含量以及细胞凋亡量均较UV模型组降低,提示潞党参可能通过抑制细胞中Fas/Fas L信号转导通路,减少细胞凋亡而实现抗光老化的作用。

阎卉芳[7](2019)在《黄芪当归配伍对大鼠血管内膜增生VSMC增殖的影响及PI3K/Akt信号途径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探讨黄芪和当归不同比例配伍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确立黄芪和当归抗血管内膜增生的有效配伍,并在黄芪和当归抗血管内膜增生的有效配伍基础上以血管平滑肌细胞为靶点,探讨其对增生内膜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细胞增殖周期和细胞增殖相关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制备胸腹主动脉球囊导管损伤血管内皮模型,采用基线等比设计方法设计黄芪和当归单用及不同比例配伍,对内皮损伤模型大鼠灌胃给药,干预14天后取腹主动脉行Masson染色,采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血管新生内膜病理形态变化,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腹主动脉内膜SMа-actin、PCNA表达,以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及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蛋白表达。结果球囊导管损伤主动脉内皮后,主动脉的内膜面积(IA)、内膜厚度(IT)、内膜面积增生率(HRIA)和内膜厚度增生率(HRIT)均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单用当归组、芪归1:2组、芪归1:5组、芪归1:1组、芪归5:1组的IA、IT、HRIA、HRIT均显着降低(P<0.05),且以芪归1:1配伍作用最强。单用黄芪组、芪归2:1组与模型组比较内膜增生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表明,当归、黄芪、黄芪-当归1:1配伍、黄芪-当归5:1配伍可增强增生血管内膜中SMа-actin的表达,抑制增生内膜中PCNA蛋白表达。WB检测表明,当归、黄芪、黄芪-当归1:1配伍、黄芪-当归5:1配伍可抑制受损血管cyclinD1、cyclinE蛋白表达的增高,抑制增生内膜中p-PI3K和p-Akt蛋白表达的升高。结论黄芪当归配伍对血管内皮受损后内膜增生具有抑制作用,以黄芪当归1:1配伍的效应最强。其作用与抑制血管内皮受损后VSMCs表型转化和VSMCs增殖有关。黄芪当归配伍抑制VSMCs表型转化和增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从而抑制VSMCs增殖介导的。

李叙颖[8](2019)在《基于TLRs/MyD88/NF-κB通路探讨消瘿颗粒对EAT肝郁脾虚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消瘿颗粒对EAT肝郁脾虚证大鼠甲状腺自身抗体、形态结构和甲功的干预作用,阐述桥本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的病机实质;探讨消瘿颗粒通过调控甲状腺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及Treg/Th17细胞平衡,发挥对EAT肝郁脾虚证大鼠的抗炎、抗凋亡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首先,采用动物实验的方式,观察消瘿颗粒对EAT肝郁脾虚证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部分作用机制。SPF级雌性SD大鼠48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两组:正常组(12只)、造模组(36只)。然后对造模组36只大鼠,采用高碘水联合甲状腺球蛋白皮下注射的方法诱导桥本甲状腺炎大鼠模型。至实验第5周,造模组大鼠增加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等复合干预因素,以此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型。至实验第8周末,通过检测血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含量,评价桥本甲状腺炎模型。造模前后称取大鼠体重,比较各组间体重增长率;实验第8周末,进行大鼠糖水偏嗜实验,观察大鼠抑郁表现,评价肝郁脾虚证模型。将模型评价成功的大鼠再次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12只)、雷公藤组(11只)、消瘿颗粒组(11只)。并分别给予不同药物干预,给药周期为8周。大鼠给药剂量根据人与大鼠的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换算方法计算。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经口灌胃2ml蒸馏水,每日两次,连续8周;雷公藤组大鼠按照9.45mg/kg·d-1的剂量给予雷公藤多苷片经口灌胃,连续8周;消瘿颗粒组大鼠按照16.17g/kg·d-1的生药量给予消瘿颗粒经口灌胃,连续8周。治疗8周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和甲状腺组织检测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GAb、TPOAb、FT3、FT4、TSH、IL-10、IL-17、IL-23水平;采用HE染色法检测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电镜观察甲状腺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甲状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甲状腺组织Foxp3、RORγt、TLR2、TLR4、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然后,通过对中医“瘿病”的古代文献挖掘和近代文献检索,探讨桥本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的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为疏肝健脾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提供科学的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理论支持。结果:1.模型评价: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抗体TGAb、TPOAb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糖水消耗率、体重增长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一般状态:正常组大鼠外观行为等未见异常。造模组大鼠造模前期表现为易怒,束缚时强烈反抗、挣扎,解除束缚后迅速躲避、背毛竖立。造模后期,造模组大鼠从易怒逐渐出现抑郁表现,活动减少、喜扎堆拱背、对束缚反应减弱、背毛粗糙蓬松易脱落、暗黄乏泽,嗜睡,倦怠,食少,时有稀便。治疗后,雷公藤组和消瘿颗粒组大鼠上述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剔除2只未成模大鼠,故成模率为94.44%。治疗后每组取一只大鼠,检测指标前进行预实验,模型组有1只大鼠灌胃操作不当而死亡,正常组1只大鼠血标本溶血,故每组剩下10只大鼠完整标本做相应指标的检测。3.各组大鼠血清TGAb、TPOAb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TGAb、TPOAb水平均升高,除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TPOAb水平以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TGAb、TPOAb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TGAb、TPOAb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各组大鼠血清FT3、FT4、TSH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FT3、FT4水平均降低(P<0.01或0.05),TSH水平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FT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FT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正常组甲状腺结构完整,形态规则,滤泡大小及形态较均匀一致,间质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模型组甲状腺组织结构破坏,部分滤泡扩大,部分滤泡萎缩,滤泡腔内及间质组织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随间质纤维化;雷公藤组甲状腺部分滤泡扩大,部分滤泡萎缩,滤泡腔内及间质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纤维化程度减轻;消瘿颗粒组甲状腺病理形态特点与雷公藤组类似,滤泡腔内及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减少,无明显纤维化形成。6.电镜下甲状腺超微结构改变:正常组细胞大小适中,胞膜规整,游离面微绒毛稀疏,细胞核呈圆形,核膜清晰完整,胞质呈匀质状,内有丰富的细胞器,粗面内质网清晰可辨,未见凋亡小体;模型组胞体皱缩,胞膜不规则,游离面微绒毛增多、不整齐,细胞核固缩、核膜不规则或破裂,胞质内细胞器减少,内质网高度扩张水肿,线粒体明显减少,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可见有凋亡小体形成;雷公藤组胞体肿胀,胞膜较规整,游离面微绒毛较规则,胞核呈椭圆形,核膜较厚、完整清晰,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部分细胞器溶解,内质网明显肿胀,未见凋亡小体;消瘿颗粒组胞体略肿胀,胞膜较规整,游离面微绒毛少而规则,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完整,胞质内细胞器略减少,见少量空泡,内质网轻度扩张,与模型组相比,形态结构趋于正常,未见凋亡小体。7.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细胞凋亡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细胞凋亡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细胞凋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消瘿颗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细胞凋亡数略升高,而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TLR2、TLR4、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TLR2、TLR4、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TLR2、TLR4、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消瘿颗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TLR2、TLR4、MyD88、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9.各组大鼠血清IL-10、IL-17、IL-23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均降低,IL-17、IL-23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1或0.05),IL-17、IL-23水平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雷公藤组比较,消瘿颗粒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1),IL-17、IL-23水平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Foxp3、RORγt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Foxp3蛋白表达降低,RORγt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消瘿颗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Foxp3蛋白表达升高,RORγt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雷公藤组比较,消瘿颗粒组大鼠甲状腺组织Foxp3蛋白表达升高,RORγt蛋白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高碘水联合甲状腺球蛋白皮下注射诱导桥本甲状腺炎大鼠模型后,附加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等复合干预因素,能够成功建立EAT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桥本甲状腺炎肝郁脾虚证的病症特点。2.消瘿颗粒通过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减轻甲状腺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甲减,对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起到了治疗作用。3.消瘿颗粒通过抑制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从而减轻了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甲状腺细胞凋亡;升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血清IL-17、IL-23水平,起到抗炎作用。4.消瘿颗粒亦通过调节Treg/Th17平衡紊乱,从而发挥抑制桥本甲状腺炎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作用。

马丽娜[9](2016)在《大蒜辣素抗缺血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由于死亡信号触发或自身遗传基因控制所引起的主动死亡过程,对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细胞更新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过程中伴随着心肌细胞调亡。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抑制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硝酸酯类及钙通道阻滞剂。化学药物见效快、作用靶点明确,但往往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近年来,诸多中医药工作者致力于抗心肌缺血研究,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实许多中药或提取物具备多种生理活性,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大蒜辣素是国际公认的大蒜主要活性成分,由蒜氨酸和蒜酶发生催化裂解反应而产生。研究表明,大蒜辣素具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如抗氧化、降血脂、改善心肌纤维化等,是当前心血管领域极具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的植物活性成分。然而关于大蒜辣素抗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的报道较少。实验部分目的:制作体内外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大蒜辣素对心肌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一1.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制作急性心梗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盐酸地尔硫草注射液阳性对照组(1.5mg/kg);④大蒜辣素注射液低剂量组(1.2 mg/kg);⑤大蒜辣素注射液中剂量组(1.8mg/kg);⑥大蒜辣素注射液高剂量组(3.6mg/kg)。腹腔注射给药3周后,取材。2.采用HE染色法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CK、LDH、MDA、SOD的含量或活性;亚甲蓝光谱法检测血浆中H2S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及mRNA的含量。实验二1.选用H9c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剂量的大蒜辣素(0.1~100μM)处理12h后,采用MTT法检测大蒜辣素对正常H9c2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大蒜辣素的给药剂量。2.制备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将H9c2细胞培养于37℃、5%CO2的三气培养箱中,通入纯度为95%的N2平衡培养箱中的02,使排气口检测O2浓度≤1%。3.将H9c2细胞分为5组:①空白对照组;②缺血缺氧模型组;③大蒜辣素注射液低剂量组(0.2μM);④大蒜辣素注射液中剂量组(1μM);⑤大蒜辣素注射液高剂量组(5μM)。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剂标记法检测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JC-1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Caspase-3、Nrf2 及 HO-1 蛋白的表达。4.为探讨大蒜辣素抗细胞凋亡作用与H2S的关系,使用了 H2S合成酶抑制剂PAG。将H9c2细胞分为4组:①缺血缺氧模型组;②大蒜辣素注射液组(5μM);③大蒜辣素注射液(5μM)+PAG组;④PAG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5.为探讨大蒜辣素药理作用与NO的关系,本研究使用了 NO合成酶的抑制剂LNAME。将H9c2细胞分为4组:①缺血缺氧模型组;②大蒜辣素注射液组(5μM);③大蒜辣素注射液(5μM)+LNAME组;④LNAME组。检测细胞内NO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eNOS、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一1.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间质未出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细胞结构紊乱,空泡变形、肿胀,心肌纤维化,甚至可见局灶性坏死区;而阳性药对照组和大蒜辣素给药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心肌局灶性坏死减少,心肌细胞核大小均匀,未见明显肿胀。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CK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LDH的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对照组和大蒜辣素给药组CK及LDH的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同时,阳性对照组和大蒜辣素给药组,MDA含量均显着降低,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3.与未给予大蒜辣素组相比,大蒜辣素给药组血浆中H2S的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阳性对照组和大蒜辣素给药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着降低(P<0.05)。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ax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户<0.05),而Bcl-2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蒜辣素高剂量组Bax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中剂量和高剂量组Bcl-2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但大蒜辣素低剂量组Bax、Bcl-2蛋白及mRN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1.大蒜辣素对正常H9c2细胞的影响与Control组比较,大蒜辣素的给药剂量在0.1~10μM区间内,H9c2细胞活性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当大蒜辣素的给药剂量达到25~100μM时,H9c2细胞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2.大蒜辣素对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2.1镜下观察显示,Control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形态清晰完整,呈梭形。单纯I/H组细胞受损严重,细胞边缘模糊,部分细胞皱缩变圆,脱落,漂浮在培养基中。与单纯I/H相比,大蒜辣素预处理组细胞受损程度减轻,细胞状态有明显改善,皱缩脱落、漂浮在培养基中的细胞数量减少。2.2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的活力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模型制作成功。与单纯I/H组进行比较,大蒜辣素给药组细胞活力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给药组细胞的凋亡率均显着降低(P<0.05)。2.4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中Ca2+水平明显增加(P<0.05),表明H9c2细胞出现Ca2+超载。而大蒜辣素给药组细胞内Ca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单纯I/H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Control组JC主要以聚合物形式存在,细胞呈现红色荧光,而绿色荧光很弱;单纯I/H组JC-1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细胞的绿色荧光非常强,而红色荧光很弱,表明单纯I/H组细胞内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5μM)处理组细胞的绿色荧光减弱,红色荧光增强。2.6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5μM)给药组Bax、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大蒜辣素(1μM、5μM)给药组Bcl-2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3.大蒜辣素抗H9c2细胞凋亡作用与H2S的关系加入H2S合成酶抑制剂PAG后,大蒜辣素对Bax、Bcl-2蛋白的调控作用被明显抑制;而单用PAG组,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与I/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大蒜辣素抗H9c2细胞凋亡作用与NO的关系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NO含量和eNOS的表达量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预处理组心肌细胞NO含量和eNOS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加入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后,大蒜辣素的上述作用被明显抑制。同时,加入LNAME后,大蒜辣素调控Bcl-2和Bax的作用也被明显抑制,而单用LNAM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大蒜辣素抗H9c2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细胞中MDA的含量显着升高,SOD的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1μM、5μM)给药组可显着降低MDA的含量;大蒜辣素(0.2μM、5μM)给药组还可显着提高SOD的活性(P<0.05);表明大蒜辣素具有抗氧化作用。与Control组相比,单纯I/H组H9c2细胞中Nrf2表达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O-1表达量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I/H组相比,大蒜辣素给药组Nrf2的表达均升高,尤其以大蒜辣素(1μM、5μM)给药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蒜辣素给药组HO-1的表达量均呈现升高趋势,尤其以大蒜辣素(1μM、5μM)给药组升高明显(P<0.05),表明大蒜辣素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结论:1.大蒜辣素能够改善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特征,减少CK、LDH酶的渗出,降低心肌组织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抑制促凋亡蛋白Bax及mRNA表达,同时促进抗调亡蛋白Bcl-2及mRNA表达,表明大蒜辣素对心肌缺血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2.缺血缺氧环境可诱导H9c2细胞发生调亡,主要表现为:细胞活力下降,细胞调亡率增加,细胞内Ca2+超载,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表达升高,抗调亡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3.大蒜辣素能够增强H9c2细胞活力,减少缺血缺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同时能够抑制细胞内Ca2+超载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促进Bcl-2蛋白表达,表明大蒜辣素在体外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4.大蒜辣素能够抑制Bax蛋白表达及促进Bcl-2蛋白表达,而H2S合成酶抑制剂PAG能逆转大蒜辣素抗细胞凋亡作用,表明大蒜辣素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H2S信号分子相关。5.大蒜辣素能够上调缺血缺氧模型H9c2细胞内e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细胞内NO的含量。而NO合成酶抑制剂能够逆转大蒜辣素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作用,表明大蒜辣素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激活内源性保护通路eNOS/NO有关。6.大蒜辣素能够有效降低H9c2细胞中MDA含量,显着升高SOD活性,促进Nrf2合成和核转位、进而促进下游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表明大蒜辣素的抗凋亡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有关。

高境邈[10](2016)在《Rd与阿司匹林组合物对炎症相关小鼠结肠癌的预防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阿司匹林和人参皂苷Rd联合用药作用于小鼠结肠癌的研究,旨在降低阿司匹林在单独用于结肠癌时的不良反应,并探索Rd在结肠癌防治中的作用与机理。研究方法:制备小鼠结直肠癌CRC模型,第一天给四周龄雄性小鼠腹腔注射20mg/kg的1,2-二甲肼(DMH),一周之后给小鼠饮用添加了浓度为20g/L的右旋葡聚糖苷钠(DSS)的水且连续饮用一周。20周后成型。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1组,分别是正常组,DMH组,DSS组,模型组,Rd组(20mg/kg),ASP低剂量组(15mg/kg),ASP中剂量组(31.2mg/kg),ASP高剂量组(65mg/kg),Rd+ASP低剂量组(15mg/kg),Rd+ASP中剂量组(31.2mg/kg),Rd+ASP高剂量组(65mg/kg)。从腹腔注射DMH的第4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一次,共给药137天。给药结束后,处死动物取结肠组织,肉眼计数形成的肿瘤数。HE染色切片观察异肿瘤组织的变化。Western Blot监测相关通路蛋白p-AKT,NF-κB,Cyclin D1,p-mTOR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在造模过程中,小鼠出现便血脱肛的现象,说明造模成功。给药组小鼠的肿瘤数统计明显比模型组少,差异显着性明显。Rd合用阿司匹林组要比单用Rd组肿瘤数目少,差异显着性明显。异常隐窝病灶的分数统计趋势和肿瘤数统计趋势大致相同。经过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正常组和Rd组相关通路蛋白发现:p-AKT在模型组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Rd组,IκBα在模型组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和Rd组,cyclin D1在模型组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Rd组,p-mTOR在模型组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Rd组。研究结论:通过对药效学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Rd在结肠癌防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且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效果更佳,有利于临床上在结肠癌防治过程中降低阿司匹林的使用量从而降低阿司匹林对胃肠道产生的不良反应。通过对Rd作用机制的探索研究,确定Rd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了AKT,mTOR,NF-κB通路和加快细胞周期进程有关。

二、Fas信号转导蛋白及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as信号转导蛋白及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激活素A与TNF-α在成纤维细胞活化调控中的相互拮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文献回顾
    1.1 激活素
        1.1.1 激活素分子特征
        1.1.2 激活素受体及信号转导
        1.1.3 激活素生物学作用
    1.2 肿瘤坏死因子-α
        1.2.1 TNF-α来源
        1.2.2 TNF-α受体及信号转导
        1.2.3 TNF-α生物学活性
    1.3 成纤维细胞
        1.3.1 成纤维细胞形态
        1.3.2 成纤维细胞功能
        1.3.3 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激活素A与TNF-α调控小鼠成纤维细胞活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细胞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增殖分析
        2.2.2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2.3 细胞形态学分析
        2.2.4 RTCA检测细胞黏附
        2.2.5 NO含量分析
        2.2.6 ELISA
        2.2.7 RT-PCR
        2.2.8 Western blotting
        2.2.9 细胞迁移分析
        2.2.10 钙离子流量分析
        2.2.11 细胞膜受体表达分析
        2.2.12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增殖的影响
        2.3.2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凋亡的影响
        2.3.3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形态的影响
        2.3.4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NO产生的影响
        2.3.5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IL-6产生的影响
        2.3.6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分泌TGF-β1 的影响
        2.3.7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生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2.3.8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黏附的影响
        2.3.9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迁移的影响
        2.3.10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内钙信号的影响
        2.3.11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膜相关受体表达的影响
        2.3.12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Smad通路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
        2.3.13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2.3.14 ERK抑制剂对激活素A诱导L929 细胞迁移的影响
    2.4 讨论
        2.4.1 激活素A与TNF-α对L929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2.4.2 激活素A与TNF-α调控L929细胞活性的信号转导机制
第3章 激活素A与TNF-α调控人成纤维细胞活化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hPDLCs体外培养
        3.2.2 hPDLCs的增殖分析
        3.2.3 hPDLCs的形态学分析
        3.2.4 RTCA检测hPDLCs黏附活性
        3.2.5 ELISA
        3.2.6 RT-PCR
        3.2.7 Western blotting
        3.2.8 细胞迁移分析
        3.2.9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体外培养hPDLCs生长、形态及鉴定
        3.3.2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增殖的影响
        3.3.3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3.3.4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产生IL-6 的影响
        3.3.5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分泌TGF-β1 的影响
        3.3.6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生成ECM的影响
        3.3.7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黏附的影响
        3.3.8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迁移的影响
        3.3.9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的Smad通路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
        3.3.10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的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讨论
        3.4.1 人牙周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实验细胞的选择
        3.4.2 激活素A与TNF-α对hPDLCs的生物学作用
        3.4.3 激活素A与TNF-α调控hPDLCs活性的信号转导机制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网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网络药理学算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1 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1.1 MI/RI靶点的收集与整理
        1.2 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的收集与整理
        1.3 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抗MI/RI的核心靶点的筛选
        1.4 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分子网络并计算中药活性成分的网络效力值
        1.5 痰瘀同治方抗MI/RI核心靶点的富集分析
        1.6 小结
    2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
        2.1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基本原理与优势
        2.2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公式
        2.3 小结
    3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3.1 基于优化算法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的核心网络
        3.2 基于优化算法构建痰瘀同治方“中药活性成分-靶点-MI/RI”的核心网络靶点的富集分析
        3.3 小结
    4 对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验证
        4.1 痰瘀同治方核心中药活性成分与MI/RI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
        4.2 应用优化算法前后痰瘀同治方抗MI/RI靶点数量及富集分析路径的对比
        4.3 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MI/RI靶点富集分析结果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的对比
        4.4 小结
    5 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5.1 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5.2 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讨论
    1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
        1.1 有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中对偏向概率参数的筛选
        1.2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与其它算法的对比与分析
        1.3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与随机游走算法的对比与分析
        1.4 基于平均最短路径偏向的重启随机游走算法的适用性及其不足
    2 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核心中药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中药
    3 痰瘀同治方、本方祛痰中药组和本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的对比与分析
        3.1 痰瘀同治方与本方祛痰中药组共同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3.2 痰瘀同治方与本方化瘀中药组共同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3.3 痰瘀同治方、本方祛痰中药组和本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的对比研究
    4 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4.1 痰瘀同治方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4.2 痰瘀同治方祛痰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4.3 痰瘀同治方化瘀中药组抗MI/RI的分子网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3)清热化湿祛瘀方对UC小鼠结肠黏膜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清热化湿祛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疗效观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内容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第二章 清热化湿祛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内容
    第三节 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槲皮素对其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与符号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乳腺氧化应激与炎症
        1 氧化应激的定义
        2 引起乳腺氧化应激的因素
        3 乳腺氧化应激与乳腺炎
        4 乳腺氧化应激研究模型
    第二节 乳腺氧化应激的防治措施
        1 动物与饲养管理
        2 常规饲料添加剂
        3 生物活性物质
    第三节 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及其作用机制
        1 抗氧化防御系统
        2 抗氧化相关信号通路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Nrf2 基因敲除对小鼠生长繁殖和乳腺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Nrf2-ARE通路介导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Nrf2-ARE通路介导槲皮素抵御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综合讨论
提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1 提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Fas信号通路对姜黄素联合5-FU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姜黄素联合5-FU对 SGC-7901 细胞生长与增殖的抑制作用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法
        3.1 培养液与冻存液的配制
        3.2 细胞的培养
        3.3 药物的配制
        3.4 实验分组
        3.5 MTT法测定CUR和5-FU对 SGC-7901 细胞的IC50
        3.6 MTT法检测CUR联合5-FU对 SGC-7901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3.7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UR联合5-FU对 SGC-7901 细胞增殖的影响
        3.8 统计分析
    4.实验结果
        4.1 CUR和5-FU对 SGC-7901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4.2 CUR联合5-FU对 SGC-7901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4.3 CUR联合5-FU对 SGC-7901 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
    5.讨论
第二章 姜黄素联合5-FU诱导胃癌SGC-7901 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研究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1.2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法
        3.1 培养液与冻存液的配制
        3.2 细胞的培养
        3.3 药物的配制
        3.4 实验分组
        3.5 AO/EB双染荧光显微法观察SGC-7901 细胞的凋亡
        3.6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检测SGC-7901 细胞的凋亡
        3.7 WB检测CUR联合5-FU对 SGC-7901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8 统计分析
    4.实验结果
        4.1 CUR联合5-FU诱导SGC-7901 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
        4.2 CUR联合5-FU诱导SGC-7901 细胞凋亡的流式检测结果
        4.3 WB检测CUR联合5-FU对 SGC-7901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姜黄素抗肿瘤作用与细胞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潞党参对UV所致小鼠背部皮肤光老化模型Fas/FasL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及设备
    2.实验方法
        2.1 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制备
        2.1.1 实验动物分组
        2.1.2 实验动物造模
        2.2 动物给药干预
        2.2.1 给药剂量的计算
        2.2.2 各组小鼠给药情况
        2.3 取材
        2.4 制备实验标本
        2.5 实验方法和步骤
        2.5.1 试剂配制
        2.5.2 各组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
        2.5.3 各组小鼠皮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2.5.4 细胞凋亡检测原理和步骤
        2.6 结果判定
        2.6.1 HE染色结果判定
        2.6.2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2.6.3 凋亡细胞阳性结果判定
        2.7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小鼠背部皮肤的肉眼观察
    2.小鼠皮肤组织HE染色结果
    3.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as的表达结果
    4.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asL的表达结果
    5.Fas与 Fas L表达相关性
    6.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细胞凋亡结果
讨论
    1.皮肤光老化的发病机制
        1.1 皮肤光老化现代医学的发病机制
        1.1.1 光老化西医病因
        1.1.2 光老化西医病机
        1.2 光老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1.2.1 光老化中医病因
        1.2.2 光老化中医病机
    2.皮肤光老化的防治
        2.1 西医防治
        2.2 中医防治
    3.潞党参相关的药理作用及实验研究
        3.1 从中医认识潞党参治疗光老化
        3.1.1 从潞党参性味论治光老化
        3.1.2 从潞党参归经论治光老化
        3.2 从西医认识潞党参治疗光老化
        3.2.1 党参多糖治疗光老化
        3.2.2 党参水提取物治疗光老化
    4.实验动物的选择
    5.实验指标选择:Fas/Fas L凋亡因子与皮肤光老化的关系
        5.1 细胞凋亡与皮肤光老化
        5.2 细胞凋亡与Fas/Fas L
        5.3 Fas/Fas L与皮肤光老化
    6.潞党参对光老化模型的影响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凋亡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黄芪当归配伍对大鼠血管内膜增生VSMC增殖的影响及PI3K/Akt信号途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黄芪-当归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血管内膜增生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药物
        1.4 试剂
    2.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2 分组及造模
        2.3 血管内膜增生指标测定
    3.统计学分析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第二部分 黄芪-当归配伍对大鼠增生血管内膜VSMC增殖影响机制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试剂与耗材
    2.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2 分组及造模
        2.3 VSMCs表型转化和增殖活性测定
        2.4 以western blot测定受损血管局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yclinE表达
        2.5 以western blot测定受损血管局部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蛋白Akt、p-Akt、PI3k、p-PI3K的表达
        2.6 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 黄芪-当归不同剂量配伍对血管增生内膜SMα -actin表达的影响
        3.2 黄芪-当归不同剂量配伍对血管增生内膜中PCNA表达的影响
        3.3 黄芪-当归不同剂量配伍对血管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yclinE表达的影响
        3.4 黄芪-当归不同剂量配伍对受损血管Akt、p-Akt、PI3K、p-PI3K表达的影响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基于TLRs/MyD88/NF-κB通路探讨消瘿颗粒对EAT肝郁脾虚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消瘿颗粒对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干预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消瘿颗粒对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组织TLRs/My D88/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消瘿颗粒对EAT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血清IL-10、IL-17、IL-23 水平及甲状腺组织Foxp3、RORγt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桥本甲状腺炎肝郁脾虚病机理论探析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名及病因病机溯源
    瘿病肝郁脾虚证病机实质探析
    瘿病肝郁脾虚证与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诊治进展
    综述二 TLRs/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大蒜辣素抗缺血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索引
综述一 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1 细胞凋亡的基本概念
    2 细胞凋亡的基本机制
    3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
    4 心肌细胞凋亡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5 心肌缺血后细胞凋亡的防治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大蒜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大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2 大蒜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3 目前国内大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 大蒜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的进展和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大蒜辣素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实验二 大蒜辣素对缺血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Rd与阿司匹林组合物对炎症相关小鼠结肠癌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阿司匹林预防结肠癌机制
    1.2 Rd对结肠癌的防治作用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主要药效学研究
        2.1.1 观察指标计数
        2.1.2 镜下观察并计数异常隐窝病灶ACF(aberrant crypt foci)
        2.1.3 病理组织学观察指标
    2.2 Rd对结肠癌预防作用机制的初步探索
        2.2.1 对AKT活化的影响
        2.2.2 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的影响
        2.2.3 对NF-kB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IkBα的影响
        2.2.4 对mTOR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p-mTOR的影响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用试剂
    3.2 实验用仪器
    3.3 实验用动物
    3.4 实验分组
    3.5 小鼠结肠癌肿瘤模型的复制
    3.6 动物给药
    3.7 组织收集
    3.8 ACF的观察
    3.9 Westernblot
    3.10 统计学分析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主要药效学
        4.1.1 大体指标的观察
        4.1.2 结肠肿瘤数目的影响
        4.1.3 对ACF的影响
        4.1.4 对小鼠结肠组织肿瘤形成率的影响
    4.2 机理学研究
        4.2.1 对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 的影响
        4.2.2 对小鼠结肠组织蛋白p-AKT的影响
        4.2.3 对小鼠结肠组织蛋白IκBα的影响
        4.2.4 对小鼠结肠组织蛋白p-mTOR的影响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词列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Fas信号转导蛋白及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激活素A与TNF-α在成纤维细胞活化调控中的相互拮抗作用研究[D]. 姜玲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基于优化算法的痰瘀同治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网络机制研究[D]. 高宏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清热化湿祛瘀方对UC小鼠结肠黏膜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 李玉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Nrf2-ARE信号通路抵御小鼠乳腺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槲皮素对其调控研究[D]. 李泳欣. 浙江大学, 2021(02)
  • [5]基于Fas信号通路对姜黄素联合5-FU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作用机理的研究[D]. 刘强.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6]潞党参对UV所致小鼠背部皮肤光老化模型Fas/FasL表达影响的研究[D]. 路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黄芪当归配伍对大鼠血管内膜增生VSMC增殖的影响及PI3K/Akt信号途径机制的研究[D]. 阎卉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基于TLRs/MyD88/NF-κB通路探讨消瘿颗粒对EAT肝郁脾虚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 李叙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大蒜辣素抗缺血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D]. 马丽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10]Rd与阿司匹林组合物对炎症相关小鼠结肠癌的预防作用[D]. 高境邈. 兰州大学, 2016(02)

标签:;  ;  ;  ;  

Fas信号转导蛋白及其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