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内皮素和过敏性紫癜

儿童内皮素和过敏性紫癜

一、内皮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论文文献综述)

崔总文[1](2021)在《孟鲁司特钠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苗丰,董琳琳,丰晨然,石璐,张艳菊,孙文燕,王晓玲[2](2020)在《青紫颗粒抑制卵蛋白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免疫复合物保护肾组织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对卵蛋白(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紫颗粒低剂量组(4.58 g·kg-1)、中剂量组(9.16 g·kg-1)、高剂量组(18.32 g·kg-1),地塞米松组(0.55 mg·kg-1),芦丁片组(12.05 mg·kg-1)。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复制过敏性紫癜病证结合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胡椒∶干姜∶荜茇=1∶1∶1的水煎液(0.125 g·mL-1)1.2 mL灌胃,每日两次,连续灌胃21d,模拟中医血热证模型。第22日大鼠腹腔注射含OVA、氢氧化铝凝胶、脂多糖(LPS)及伊文思蓝的生理盐水溶液,每只1 mL,并于当日按剂量灌服药液,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量溶媒,连续7 d。第29日大鼠腹腔注射上述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内,皮肤外涂含OVA、氢氧化铝凝胶及LPS的生理盐水1 mL以激发过敏反应。30 min后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取肾脏,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升高(P <0.05或P <0.01),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青紫颗粒可降低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结论青紫颗粒能降低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免疫复合物从而改善肾脏组织病理。

苗丰[3](2020)在《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由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介导的小血管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本病病因学尚不完全清楚,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其常见并发症。HSP属中医“血证”、“葡萄疫”、“发斑”范畴。青紫合剂是北京儿童医院院内制剂,由青黛、紫草、绵马贯众、丹参、白芷、寒水石、威灵仙、茵陈等中药组成,具有祛风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对HSP有确切疗效。青紫颗粒是青紫合剂经改剂型制备的颗粒剂。本研究基于其功效主治及过敏性紫癜可能的发病机制,建立卵蛋白(Ovalbumin,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模型和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观察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1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对卵蛋白(OVA)所致肾型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皮肤、肾脏组织病理学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紫颗粒低剂量组(4.58g·kg-1)、中剂量组(9.16 g·kg-1)、高剂量组(18.32 g·kg-1地塞米松组(0.55 mg·kg-1),芦丁片组(12.05 mg·kg-1)。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复制过敏性紫癜病证结合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胡椒、干姜、荜茇=1:1:1的水煎液(0.125 g·kg-1)1.2 ml灌胃,每日两次,连续灌胃21日,模拟中医血热证造模。第22日大鼠腹腔注射含OVA、氢氧化铝凝胶、LPS及伊文思蓝的生理盐水溶液每只1 ml,并于当日按剂量灌服药液,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量溶媒,连续7日。第29日大鼠腹腔注射上述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内,皮肤外涂含OVA、氢氧化铝凝胶及LPS的生理盐水溶液1 ml以激发过敏反应。30 min后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取皮肤、肾脏,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升高(P<0.05或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青紫颗粒可降低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结论:青紫颗粒能降低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2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肾脏损伤的影响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皮肤、肾脏IgA沉积和IgA1异常糖基化,补体C3、C4、TGF-β1表达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紫颗粒低剂量组(4.11 g·kg-1)、中剂量组(8.22 g·kg-1)、高剂量组(16.44 g·kg-1),地塞米松组(0.63 mg·kg-1),芦丁片组(12.54 mg-kg-1)。采用口服麦胶蛋白抗原法,复制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0.4 mg/10g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水3周,每周1次,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模型小鼠灌胃6 mmol/LHCl酸化水溶解的0.1%麦胶蛋白0.5ml/只,连续至14周末,隔日1次,正常组以相同溶媒处理。造模的最后3日,用1 mg麦胶蛋白加入5 mmol/LHCl酸化的pH7.4的PBS液中,尾静脉注射,0.2 ml/只,每日1次,连续3日。正常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PBS溶液。从第15周开始,各给药组每日灌胃1次,连续3周,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蒸馏水。各组摘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AOPPs、CIC、BUN、Cr水平;取皮肤及肾脏,免疫荧光法检测单纯IgA沉积,PAS染色法观察组织IgA1异常糖基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皮肤及肾脏补体C3、补体C4及TGF-β1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OPPs、CIC、BUN、Cr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皮肤补体C3、TGF-β1表达增加(P<0.05或P<0.01),肾脏IgA、补体C4表达增加(P<0.05或P<0.01),皮肤及肾脏均有IgA1异常糖基化发生,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青紫颗粒可降低麦胶蛋白所致的过敏性紫癜小鼠血清AOPPs、CIC、BUN、Cr水平,降低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皮肤补体C3、TGF-β1表达及肾脏IgA、补体C3、补体C4、TGF-β1表达,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减少皮肤及肾脏IgA1异常糖基化。结论:青紫颗粒可改善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的肾脏损伤,该作用与其降低AOPPs水平,减少IgA、CIC沉积和IgA1异常糖基化,下调补体蛋白及TGF-β1表达有关。综上,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肾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减少IgA、CIC沉积,降低AOPPs水平,下调补体蛋白及TGF-β1表达等可能是其主要作用环节。

晋兆谦[4](2020)在《361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探讨过敏性紫癜中成人与儿童在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及消化内镜检查、肾脏组织病理检查、治疗方面的差异,以及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高对成人和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认识,帮助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儿科、消化科、肾内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1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病例。将其按照年龄分组:儿童组(年龄<18岁)和成人组(年龄≥18岁),对儿童组(253例)和成人组(108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按照是否有肾损害分组:肾损害组(141例)和无肾损害组(148例),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入选病例中儿童与成人患者之比为2.3:1,两组均男性占比较女性稍高,儿童组男性患者占57.7%,成人组男性患者占53.7%。发病季节以秋冬季最多见,儿童组以秋季占比最高为30.0%,成人组以冬季占比最高为37.0%。两组患者可能的诱因中都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31.2%儿童患者和23.1%成人患者在发病前有上感史。2.临床特征:皮疹为两组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82.2%儿童组患者和89.8%成人组患者以紫癜为首发症状。12.6%儿童组患者和8.3%成人组患者以消化道症状起病。以关节症状和泌尿系症状起病的患者较少见,特别的是1例儿童患者以阴囊肿痛起病。临床分型上,两组都以混合型最多见,39.5%儿童组和38.9%成人组病例为混合型。15.8%儿童组和7.4%成人组病例为单纯型,17.8%儿童组和12.0%成人组病例为腹型,15.8%儿童组和4.6%成人组病例为关节型,11.1%儿童组和37.0%成人组病例为肾型。53.4%儿童患者与35.2%成人患者出现了消化道症状。42.3%儿童患者及36.1%成人患者出现了关节症状。33.6%儿童患者及74.1%成人患者出现了肾脏损害。其中,消化道症状和肾脏损害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紫癜损伤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累及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受累患者中儿童较成人更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损害患者中成人较儿童患者更易出现肾脏相关性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关节症状患者中,具体的关节症状表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肿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累部位上,成人较儿童更易出现膝关节受累,儿童较成人更易出现踝关节受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儿童组较成人组患者WBC升高(儿童组45.8%,成人组34.3%)、PLT升高(儿童组52.2%,成人组13.0%)、IgA升高(儿童组32.5%、成人组19.4%)、ASO升高(儿童组20.7%、成人组9.7%)更常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较儿童组患者白蛋白降低(儿童组29.2%、成人组53.7%)、镜下血尿(儿童组27.3%、成人组61.6%)、蛋白尿(儿童组30.4%、成人组69.4%)、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儿童组15.5%、成人组32.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儿童组46.6%、成人组90.0%)更常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织病理学检查:两组患者病理分级都以III级(儿童组56.3%、成人组64.9%),免疫病理都以IgA+IgM沉积型(儿童组68.8%、成人组54.1%)最常见,两组间肾脏组织病理分级及免疫荧光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治疗方案上,儿童组更多的选择系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双嘧达莫、芦丁片、抗生素,成人组更多的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患者中紫癜多在入院后一周内基本消退,成人患者中入院后紫癜消退时间多大于1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肾脏损害危险因素:HSP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大于18岁、住院时间、紫癜消退所需时间、上呼吸道感染史、反复发作、紫癜损伤程度、关节症状、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性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18岁(OR=5.138)、住院时间(OR=1.094)、入院后紫癜消退所需时间(OR=3.137)、反复发作(OR=5.454)是HSP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过敏性紫癜常见于儿童患者,男性稍多见于女性,秋冬季节好发,上呼吸道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可能诱因。2.皮疹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过敏性紫癜临床分型中以混合型最常见,儿童更易伴随消化道症状,成人更易出现肾脏损害。3.儿童和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在WBC、PLT、IgA、ASO、血清白蛋白、镜下血尿、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抗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差异。4.伴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者肾脏活检中,几乎所有患者免疫荧光都可见IgA沉积,绝大部分可见C3沉积。病理分级以III级最常见,免疫病理以IgA+IgM沉积型最常见。对于持续性肾损害的成年患者有必要行肾脏病理活检。5.年龄大于18岁、住院时间、入院后紫癜消退时间大于1周、反复发作是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海宇[5](2020)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2018年间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过敏性紫癜726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过敏性紫癜的诱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规律及预后情况,以利于提高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患儿的预后。方法:本研究选择2009年01月-2018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已明确诊断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26例,其中男性373例,女性353例,年龄范围为0-17岁。收集所有住院患儿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病历资料,包含患儿发病年龄、性别、民族、起病情况、诱发原因(如感染、食物过敏及其他因素)、既往患病史、主诉、病情演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回顾研究总结分析所有患儿的资料,并使用调查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记录,并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通过EXCEL及SPSS 22.0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过敏性紫癜与呼吸道感染的线性相关性,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ROC曲线评估实验室指标预测腹型HSP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测试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值和最佳截点。曲线下面积(AUC)按以下标准区分,AUC≤0.5:不准确;0.5<AUC≤0.7:低等精度;0.7<AUC≤0.9:中等精度;0.9<AUC<1:高精度;AUC=1为金标准。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26例HSP患儿中男性373例,女性353例,男女比例为1.05:l,其中汉族604例,男314例,女290例,男女比例为1.08:1;蒙古族共108例,男性53例,女性55例,男女比例为1:1.04。发病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17岁,平均年龄7.6±2.1岁,主要以4-9岁的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发病最多。2.春季发病者209例,占28.79%;夏季发病者166例,占22.87%;秋季发病者143例,占19.70%;冬季发病者208例,占28.65%,以冬春季多发。通过对本院儿童过敏性紫癜病例统计发现过敏性紫癜发病率逐年降低。3.过敏性紫癜患儿起病前及病程中存在呼吸道感染患儿有506例(69.70%),消化道感染患儿有31例(4.26%),泌尿系感染6例(0.08%),皮肤感染4例(0.05%);发病前进特殊食物(蛋类、乳类、豆类等)患儿18例(1.10%),无明显诱因患儿151例(21.25%)。各月份过敏性紫癜患病数与同时存在呼吸道感染患病数之间存在正向线性相关(r=0.885,p<0.01)。4.关节型HSP患儿受累关节主要为膝关节和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受累较少。5.NLR、PLT在肾脏受累与非肾脏受累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CRP的分组在肾脏损害组与非肾脏损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NLR、WBC的AUC值为0.954、0.884、0.830,三者均>0.7,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有预测价值。6.HSP患儿病情好转及治愈710例(97.80%),未愈出院13例(1.79%),未愈转院3例(0.41%)。结论:1.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最小为3个月,过敏性紫癜发病高峰为4-9岁,蒙古族和汉族HSP发病率无性别差异,汉族和蒙古族HSP患儿发生肾脏损害无统计学差异(p>0.05);2.我院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呈逐年降低趋势;3.呼吸道感染是过敏性紫癜发病最常见病因,HSP发病率与呼吸道感染存在正向线性关系;4.NLR、PLT升高可能是肾脏受累的预测指标;5.NEU、NLR、WBC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有预测价值;6.过敏性紫癜患儿预后良好,仅有小部分患儿因累及重要脏器而影响预后。

李建[6](2020)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结合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观察HSP患儿与外周血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受体(IL-2R)、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关联性,探讨HS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从而对患儿的病情做出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126例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单纯皮疹组27例、腹型组31例、肾型组28例、混合型组40例,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儿童入院2天内(急性期)及出院后1个月(恢复期)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L-1β、IL-2R、IL-10、TNF-α。收集HSP各组儿童临床指标(皮疹及腹痛消退时间,肾损害恢复时间)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生化、凝血项、尿常规、尿敏感肾功能六项),健康对照组儿童收集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急性期与对照组,急性期与恢复期各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和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患儿在急性期与对照组、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IL-1β、IL-2R、IL-10、TNF-α水平均有差异(P<0.05);其中,急性期血清IL-1β、IL-2R、TNF-α水平在皮疹组、腹型组、肾型组、混合型组中不断升高,恢复期下降,组间有差异(P<0.05),恢复期单纯皮疹组IL-1β、IL-2R、TNF-α最低,另外三组IL-1β、IL-2R、TNF-α仍处于较高水平;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肾型组、混合型组血清IL-10水平均低于皮疹组、腹型组(P<0.05),恢复期水平均高于急性期。2.IL-1β与IL-2R、TNF-α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2,0.412);IL-2R与TNF-α呈正相关(r值为0.486);IL-10与IL-1β、IL-2R、TNF-α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1,-0.309,-0.265)。3.急性期患儿腹型组、肾型组、混合型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R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均有差异,且肾型组患儿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恢复期白细胞计数下降,与急性期相比有差异(P<0.05);急性期与对照组、恢复期与急性期四组患儿D-D二聚体比较、组内、组间均有差异(P<0.05);4.四组患儿急性期与对照组在SCr、BUN、Cysc上有差异(P<0.05),肾型组、混合型组患儿组内有差异(P<0.05),恢复期SCr、Cysc与急性期相比有差异(P<0.05);四组患儿血清Ig A、Ig M、Ig G、ASO在急性期与对照组、恢复期与急性期均有差异(P<0.05);肾型组、混合型组患儿在急性期与对照组、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C3、C4均有差异(P<0.05)。5.急性期患儿肾型组、混合型组在尿蛋白水平、尿红细胞计数上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混合型组尿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组内比较均有差异;恢复期肾型组患儿尿蛋白阳性、隐血阳性者与急性期相比差异均显着(P<0.05);肾型组、混合型组患儿尿红细胞计数与急性期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均显着(P<0.05);混合型组尿白细胞计数与急性期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均显着(P<0.05);肾型组、混合型组患儿尿β2-MG、U-MA、UIg G、URBP、NAG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IL-1β、IL-2R、IL-10、TNF-α均可能参与了HSP早期炎症反应的发生。2.IL-1β、IL-2R、IL-10、TNF-α与HSP病情活动及消化道、肾脏等重要脏器损伤相关。3.IL-1β、IL-2R、TNF-α是HSP的促进因素;IL-10抑制相关炎症细胞产生IL-1β、IL-2R、TNF-α等促炎因子产生,对HSP消化道、肾脏损害起保护作用,为儿童HSP的免疫学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崔洪涛[7](2019)在《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以导师原晓风教授提倡的三焦辨证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为理论指导,结合导师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进行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学术观点创新。通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病例资料进行中医运气学发病规律及临床检验“金指标”的临床回顾研究,并探讨化瘀消斑口服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机理,佐证导师提出的“三焦辨证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学术观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方法: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系统阐发三焦辨证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理论创新点;以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年份及发病年份两方面以及运用中医运气学客主加临理论指导,回顾研究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特殊规律;以黄金分割等法对临床检验大数据进行回顾研究;以蛋白组学技术研究化瘀消斑口服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机理及文献回顾并系统概括导师学术经验。结果:本文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在三焦辨证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学术经验,提出三焦、三才、三因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三焦与伏邪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太阴阳明理论辨治中焦腹型小儿过敏性紫癜等创新学术理论观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存在着出生与发病特异的五运六气年份与时节。运用黄金分割法筛选出:肌酐、碱性磷酸酶、磷等21项核心化验单阳性指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有99.73%的诊断支持度;蛋白组学实验说明中药化瘀消斑口服液,通过免疫、补体、凝血等系统通路发挥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作用,诠释了导师原晓风教授有丰富的诊疗儿科疾病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结论:应用中医三焦辨证法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符合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规律与病理生理特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和发病存在特异的运气时节;肌酐、碱性磷酸酶、磷等21项核心检验异常指标“金指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有99.73%的诊断参考价值,临床生化类检查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价值最大,尿常规与生化类检查诊断意义大于血常规与生化类检查;中药化瘀消斑口服液能够通过调控多系统、多通路、多靶点发挥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作用。

聂樱丽[8](2019)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治疗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其规律;探讨HSP患儿合并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预测、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各科室收治的儿童HSP住院病例,收集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药物和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41例HSP患儿,其中147例(约61.0%)伴有胃肠道损害,74例(约30.7%)伴有肾脏损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胃肠道受累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岁、白细胞计数(WBC)>9.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E%)>60%、D-二聚体(D-D)>1.5 mg/L;此外,年龄≥7岁、补体C3(C3)<0.79 g/L是肾脏受累相关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岁、WBC>9.5×109/L均与HSP患儿的胃肠道损害存在独立关联(P<0.05);年龄≥7岁、C3<0.79 g/L均与HSP患儿的肾脏损害存在独立关联(P<0.05)。在所有患儿中,抗组胺药物使用频率达83.8%,抗生素使用频率达71.8%,糖皮质激素使用频率为58.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药物使用频率为6.6%,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使用频率为34.4%。结论儿童HSP中,伴有胃肠道、肾脏损害的患儿比例较高。年龄≥7岁、WBC>9.5×109/L、NE%>60%、D-D>1.5 mg/L可能是儿童HSP伴胃肠道损害的危险因素,年龄≥7岁、C3<0.79 g/L可能是儿童HSP伴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HSP患儿应加强观察与随访,并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以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此外,ACEI/ARB类药物能改善蛋白尿,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此类药物治疗HSPN患儿。

赵红,李练,李梦,潘春英,王新良[9](2018)在《肺肾同治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肺肾同治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C(Cys C)、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9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肺肾同治方,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Cys C、血浆ET-1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Cys C、血浆ET-1水平均显着降低(P均<0. 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肺肾同治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着,降低了血清Cys C和血浆ET-1水平,促进了肾损害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许恩超[10](2018)在《凉血调免方联合西医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其Th17/Treg失衡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凉血调免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评估凉血调免方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Th17/Treg失衡的作用,推测凉血调免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机制。方法:将60例初发尿蛋白阴性HS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调免组和西医组,最终完成58例,其中调免组29例,西医组29例。调免组给予凉血调免方+西医常规治疗,西医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的皮疹、关节肿痛、腹痛消退时间,复发情况,肾损伤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reg和IL-17的水平,并检测30位同期健康儿童Treg和IL-17的水平与之对照。结果:(1)两组有效率对比: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调免组有效率96.55%,西医组有效率72.41%,调免组有效率优于西医组,差异显着(P=0.03);(2)两组皮疹、关节肿痛、腹痛平均消退时间对比:调免组皮疹、关节肿痛、腹痛平均消退时间分别是4.44±2.33(天)、2.57±1.13(天)、1.33±0.58(天),西医组皮疹、关节肿痛、腹痛平均消退时间分别是6.47±3.25(天)、3.14±1.57(天)、2.00±0(天),调免组较西医组平均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显着(P=0.008);关节肿痛、腹痛平均消退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118、P=0.073);(3)两组复发率对比:调免组复发率10.34%,西医组复发率41.38%,调免组复发率明显少于西医组,差异显着(P=0.007);(4)两组患儿治疗后有血尿或(和)蛋白尿的比例对比:调免组:3.45%,西医组: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5)两组治疗前后Treg和IL-17的水平变化及与健康组对比:健康组,治疗前调免组、西医组,治疗后调免组、西医组Treg(%)水平分别为:8.14±2.71,6.63±1.52、6.78±2.21,7.96±1.98、7.67±2.09;IL-17(pg/m L)水平分别为13.81±2.98,23.55±5.64、23.39±5.56,14.22±3.85、16.18±4.09。治疗前:两组患儿Treg水平较健康组均低,差异显着(分别P=0.011、P=0.039),两组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4),治疗后两组患儿Treg水平均有升高,调免组升高有显着意义(P=0.005),与健康组对比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2),西医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125),治疗后调免组Treg水平较西医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治疗前两组患儿IL-17较健康组均高,差异显着(均P<0.001),两组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2),治疗后两组患儿IL-17均有显着降低(均P<0.001),但仍高于健康组,西医组与健康组对比差异仍显着(P=0.007),调免组IL-17降低更明显,比西医组水平低,差异显着(P=0.049),与健康组对比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733)。结论:凉血调免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减少复发,缩短皮疹消退时间,但不能明显减少HSP患儿的肾损害和减轻其关节肿痛和腹痛。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存在IL-17水平的升高和Treg细胞比例的降低,即Th17/Treg功能平衡紊乱,凉血调免方对HSP患儿Th17/Treg失衡有调节作用。

二、内皮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皮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论文提纲范文)

(2)青紫颗粒抑制卵蛋白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免疫复合物保护肾组织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动物
    1.2 试药
    1.3 仪器
2 方法
    2.1 过敏性紫癜大鼠模型的建立
        2.1.1 血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2]
        2.1.2过敏反应实验[2]
    2.2 给药
    2.3 模型观察与指标检测
        2.3.1 一般状况观察
        2.3.2 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检测
        2.3.3 肾脏病理学观察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状况观察
    3.2 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Ig A、CIC、SAA水平的影响
    3.3 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IL-6、ET-1、NO水平的影响
    3.4 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4 讨论
    4.1 过敏性紫癜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
    4.2 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的干预作用
    4.3 青紫颗粒来源及组方分析

(3)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及治疗概述
    1 西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治疗
        1.1 病因
        1.2 发病机制
        1.3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2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治疗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3 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发展现状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肾脏损害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状况观察
        2.2 青紫颗粒对HSP大鼠血清IgA、CIC、SAA水平的影响
        2.3 青紫颗粒对HSP大鼠血清IL-6、ET-1、NO的影响
        2.4 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3.1 过敏性紫癜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
        3.2 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的干预作用
        3.3 青紫颗粒来源及组方分析
        3.4 青紫颗粒对HSP大鼠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第二部分 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肾脏损害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血清BUN、Cr含量的影响
        2.2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血清AOPPs、CIC水平的影响
        2.3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IgA沉积的影响
        2.4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肾脏IgA沉积的影响
        2.5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及肾脏IgA_1异常糖基化的影响
        2.6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及肾脏C3、C4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2.7 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3.1 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的建立
        3.2 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HSP小鼠的干预作用
        3.3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影响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4)361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以紫癜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概述(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2018年间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内容与方法
2.结果
3.实验室检查
4.治疗及结局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过敏性紫癜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6)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其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理论学术创新
    1.1 三焦、三才、三因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1.2 三焦与伏邪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
    1.3 太阴阳明理论辨治中焦腹型小儿过敏性紫癜
    1.4 小结
第二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与五运六气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摘要
    2.3 病例材料
    2.4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年份基本资料与主运相关性研究
    2.5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年份五运客主加临相关性研究
    2.6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六气基本资料与发病相关性研究
    2.7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六气客主加临相关性研究
    2.8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检验阳性指标黄金分割法回顾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摘要
    3.3 患者基本病例资料
    3.4 诊断标准
    3.5 临床检验阳性指标黄金分割法运算
    3.6 20 项核心阳性“金指标”分类研究
    3.7 临床检验阳性指标分类研究
    3.8 研究结果
    3.9 小结
    3.10 讨论
第四章 化瘀消斑口服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蛋白组学试验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摘要
    4.3 病例资料
    4.4 材料和方法
    4.5 实验结果
    4.6 小结
    4.7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8)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相关观察指标的定义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结果
    3.1 临床特征
    3.2 实验室检测项目
    3.3 胃肠道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3.3.1 胃肠道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3.2 胃肠道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4 肾脏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3.4.1 肾脏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4.2 肾脏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5 各类治疗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
        3.5.1 各类治疗药物的使用频率
        3.5.2 各类治疗药物的使用在胃肠道损害组间差异的分析
        3.5.3 各类治疗药物的使用在肾脏损害组间差异的分析
        3.5.4 住院天数在各类药物治疗组间差异的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奖项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9)肺肾同治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CysC、血浆ET-1水平比较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3 讨论

(10)凉血调免方联合西医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其Th17/Treg失衡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对象选择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病例的脱落和处理
        2.1.6 实验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基本资料采集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评定
        2.2.5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各组基本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评价
        3.2.1 两组治疗后显愈率比较
        3.2.2 两组临床症状平均消退时间对比
        3.2.3 两组复发情况及肾损害对比
    3.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reg和IL-17的水平比较及与健康组的对比
        3.3.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的水平比较及与健康组的对比
        3.3.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IL-17的水平比较及与健康组对比
    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过敏性紫癜与Th17/Treg失衡
    4.2 本实验的结果分析
    4.3 凉血调免方的组方分析及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内皮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论文参考文献)

  • [1]孟鲁司特钠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D]. 崔总文. 新乡医学院, 2021
  • [2]青紫颗粒抑制卵蛋白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免疫复合物保护肾组织作用[J]. 苗丰,董琳琳,丰晨然,石璐,张艳菊,孙文燕,王晓玲. 中南药学, 2020(05)
  • [3]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D]. 苗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361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 晋兆谦.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2018年间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D]. 赵海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李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D]. 崔洪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儿童过敏性紫癜伴胃肠道或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D]. 聂樱丽.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肺肾同治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J]. 赵红,李练,李梦,潘春英,王新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35)
  • [10]凉血调免方联合西医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对其Th17/Treg失衡的作用研究[D]. 许恩超. 南昌大学, 2018(08)

标签:;  ;  ;  ;  

儿童内皮素和过敏性紫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