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_2O_2对正常人淋巴细胞的DNA损伤

H_2O_2对正常人淋巴细胞的DNA损伤

一、H_2O_2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韩小鑫[1](2021)在《阿卡宁和PARP抑制剂在人骨肉瘤细胞中的协同致死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骨肉瘤细胞的染色体易发生突变,并且突变的部位和形式多是不确定的,因此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目前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不作为骨肉瘤的常规治疗手段,因此急需研发新型治疗策略。阿卡宁是传统中草药紫草的主要药理成分,其广泛的活性最近已被证实,例如,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特别是抑制人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活性。实验研究发现,阿卡宁能够进行氧化-还原循环(redox cycling)导致ROS生成,并可以直接结合并抑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 R1)引起ROS累积,致使癌细胞遭受DNA氧化损伤,如DNA碱基氧化和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DNA break,SSB)等,并进一步引起细胞凋亡。但是,DNA损伤反应信号通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检查点和促进DNA修复等,增进癌细胞的存活。因此,阿卡宁与抑制DNA修复的药物联合有望在癌细胞中产生特异性协同致死效应。PARP1和PARP2(PARP1/2)是DNA碱基损伤和DNA单链断裂修复的关键蛋白。很久以来已经知道,PARP1/2活性的缺失会使细胞对电离辐射和引起DNA损伤的治疗药物更敏感。因此,很多临床试验对PARP抑制剂联合放疗或化疗进行了测试,但由于对正常组织的严重毒副作用,至今尚未获得成功。研究表明,癌细胞共有的特征之一是与恶性转化相伴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自由基含量的升高。内在的高氧化压力使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对外源性氧化打击更敏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卡宁与PARP抑制剂联合是否能在人骨肉瘤癌细胞中形成特异性协同致死作用及其机理。本课题以两种骨肉瘤细胞株MG-63和U2OS为研究对象,使用阿卡宁与PARP抑制剂联合,探究其是否具有协同抗癌的作用。首先,我们用MTT检测了阿卡宁在MG-63和U2OS细胞中的IC50,发现阿卡宁对骨肉瘤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接下来,集落形成实验发现PARP抑制剂与阿卡宁联合对U2OS细胞和MG-63细胞较单独用药时有更强的细胞毒性,而对正常肠上皮NCM460细胞则细胞毒性作用很微弱。我们用calcusyn软件计算出了PARP抑制剂与阿卡宁的协同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数据表明CI值均远小于1,显示PARP抑制剂与阿卡宁具有强协同作用。接下来,实验探究了其协同抗癌的具体机理。使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ARP抑制剂与阿卡宁分别处理U2OS和MG-63细胞24小时后,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G2/M细胞周期检验点的激活,引起G2期阻滞;二者联合用药后周期阻滞现象更加明显,而正常肠上皮NCM460细胞周期基本不受影响。紧接着,将细胞用DCFH-DA探针标记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细胞中的ROS,结果表明PARP抑制剂与阿卡宁联合处理U2OS和MG-63细胞24小时后氧化压力较单独用药有明显升高,若提前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细胞,则很显着降低了细胞内的氧化压力。53BP1染色表明阿卡宁和PARP抑制剂联合处理与单药相比,细胞核内双链DNA断裂数量明显增多。碱性彗星实验证明了阿卡宁和PARP抑制剂联合引发了更强烈的DNA的断裂。另外,分别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ing Blot实验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明显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量则有所下降,并诱发了caspase3依赖的内源性凋亡通路。Annexin V-FITC与PI双染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到与上述一致的结果,再次表明联合用药后细胞凋亡的显着增加。最后,又分别在以上实验中添加NAC预处理1小时,再加入药物联合处理,与预期的结果一致,NAC的加入逆转了阿卡宁和PARP抑制剂联合处理引发的强烈的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阿卡宁引起的DNA氧化损伤使MG-63和U2OS骨肉瘤细胞对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显着升高,因此两者的联合诱导了细胞核内更多的DNA断裂,进而引起细胞严重的G2期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内ROS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最后导致细胞凋亡。以上研究为利用癌细胞内在氧化压力高的特点设计新型骨肉瘤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信息。

李静,王志芬,张晓慧,杨庚武,刘峥,牛广旭[2](2021)在《阿帕替尼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协同抗癌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阐明阿帕替尼 (apatinib)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nab-Paclitaxel)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以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并以apatinib和nab-Paclitaxel处理细胞后分组:0.1 %DMSO处理为阴性对照组;10 μmol/L apatinib处理组 (APA组);经5、10、15、20 nmol/L nab-Paclitaxel 处理组 (Nab-p 5组、Nab-p 10组、Nab-p 15组和Nab-p 20组);以及10 μmol/L apatinib分别与5、10、15、20 nmol/L nab-Paclitaxel 联合处理组 (APA+Nab-p 5组、APA+Nab-p 10组、APA+Nab-p 15组和APA+Nab-p 20组)。使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法测定apatinib和nab-Paclitaxel对MDA-MB-231细胞诱导的细胞毒活性,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JC-1染色法测定不同干预方式对MDA-MB-2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ΔΨm)的影响,借助FAM-FLICA荧光成像检测caspase-8和caspase-9 活性,通过彗星试验评估apatinib和nab-Paclitaxel对非致瘤上皮细胞株MCF-10A细胞DNA损伤的影响。两组之间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向ANOVA进行比较,多组之间使用Tukey事后检验。结果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Nab-p 20组MDA-MB-231细胞杀伤率在24 h时接近90 %;与单药处理组 (Nab-p 5组和Nab-p 10组)相比,APA+Nab-p 5组和APA+Nab-p 10组联合处理24 h和48 h后,分别检测到约85 %和95 %细胞死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01)。流式细胞术统计结果显示,与Nab-p5组和Nab-p10组相比,APA+Nab-p 5组和APA+Nab-p 10组24 h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31.8 %±1.48 %、33.25 %±1.77 %比76.11 %±1.14 %、89.4 %±1.07%)升高 (P 均 < 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单药处理组中,仅APA组和Nab-p 10组24 h时去极化细胞 (12.35 %±1.05%比78.33%±1.11%、46.74%±1.75%)增多;在联用处理组中,APA+Nab-p 5组和APA+Nab-p 10组24 h时去极化细胞 (68.47%±1.94%比90.03%±1.79%)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FAM-FLICA荧光成像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一处理组,apatinib和nab-Paclitaxel联用处理组的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高度活化。结合彗星试验分析,apatinib和nab-Paclitaxel 干预对MCF-10A非致瘤上皮细胞株DNA完整性没有显着影响。结论 apatinib/nab-Paclitaxel联用通过内源性的线粒体功能扰动和外源性的caspase激活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发挥协同抗癌作用。

姚宏伟[3](2020)在《白藜芦醇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肾细胞癌作为肾癌最常见的亚型,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早期局限性肾细胞癌以手术切除为主。30%的患者被确诊为肾细胞癌时已经发生转移,并且一部分患者术后仍会发生转移,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预后极差。目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肾细胞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发展新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自然化合物是新的药物发展的宝贵资源,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作为一种天然类化合物,分布于多种植物中。已有的研究显示Res能够通过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多种机制,对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体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体内同样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Res在肾细胞癌中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由于Res复杂的药理活性,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观察Res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为发展新的药物治疗肾细胞癌提供理论基础。第一部分白藜芦醇对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的作用背景:研究显示Res对多种类型的肿瘤具有抑制作用,但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需进一步阐释。目的:探讨Res对人肾细胞癌的作用。方法:给予Res处理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使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析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的表达;建立786-O细胞裸鼠移植肿瘤模型,观察Res体内对肾细胞癌生长的作用。结果:Res呈浓度及时间关系减少786-O细胞的活性。给予48 h的处理,20μM及40μM浓度的Res诱导细胞凋亡,10μM的Res对凋亡无明显影响,但引起S期周期阻滞。Res抑制786-O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并且下调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Res在裸鼠体内抑制移植肿瘤的生长,减少肿瘤的体积及重量。结论:Res在体外及体内对人肾细胞癌均具有抗肿瘤作用。第二部分白藜芦醇通过ROS诱导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背景: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涉及一系列信号因子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积累的证据证实Res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但由于其复杂的药理活性,诱导凋亡的具体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的阐释。目的:体外探讨Res诱导786-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凋亡、caspase3活性及ROS(活性氧)水平;免疫荧光检测ROS及细胞色素C;Western blot分析GAPDH、COXⅣ、细胞色素C、PARP、ERK、p-ERK、JNK、p-JNK、p38及p-p38蛋白的表达。结果:Res下调786-O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促进细胞色素C的胞浆释放,上调caspase3活性,引起PARP蛋白的裂解。Z-VAD-FMK,一个pan-caspase抑制剂,显着抑制Res诱导的凋亡。进一步的实验显示Res促进786-O细胞ROS的产生,抗氧化剂NAC(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改善线粒体膜电位,下调caspase3活性,减少PARP蛋白的裂解,抑制Res诱导的凋亡。最后我们发现Res通过ROS抑制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活JNK(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p38(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SP600125(JNK抑制剂)对凋亡无明显影响,SB203580(p38抑制剂)减少Res诱导的786-O细胞凋亡。结论:1、Res引起线粒体损伤,激活caspase3导致786-O细胞凋亡。2、Res上调786-O细胞的ROS水平,升高的ROS促进凋亡。3、Res通过ROS激活p38,激活的p38促进Res诱导的786-O细胞凋亡。第三部分自噬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背景:自噬作为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机制,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当细胞受到各种压力,能够激活自噬,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在压力环境下的存活;但在一些情况下,极度的自噬能导致损伤的进一步加重,促进细胞的死亡。研究报道Res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自噬,发挥促存活或促死亡的作用,但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并不清楚。目的:体外探讨自噬对Res诱导786-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及免疫荧光检测Cyto-ID荧光分析细胞自噬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GAPDH、LC3BII、P62、S6、p-S6、AMPK、p-AMPK、JNK、p-JNK、BCL2、p-BCL2、Becline1以及PARP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si RNA干扰技术敲低Beclin1蛋白的表达,探讨自噬对Res诱导786-O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Res上调786-O细胞自噬水平;Res诱导的自噬需要ROS,抗氧化剂NAC减少Res上调的自噬;Res对p-AMPK及p-S6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JNK阻滞剂SP600125下调自噬,相反p38阻滞剂SB203580进一步促进Res诱导的自噬;自噬阻滞剂CQ(氯喹)进一步促进Res诱导的凋亡,上调PARP蛋白的裂解,并且Beclin1si RNA上调Res引起的PARP蛋白的裂解。结论:1、Res在786-O细胞中激活自噬。2、Res通过ROS-JNK路径激活自噬。3、自噬抑制Res诱导的786-O细胞凋亡。第四部分白藜芦醇通过ROS诱导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衰老背景:细胞衰老是指细胞从生长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生长停滞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如化疗药物、电离辐射以及氧化损伤等因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入衰老。研究证实Res在体外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进入衰老,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但是否能够引起肾细胞癌细胞的衰老迄今未见相关报道。目的:体外探讨Res对肾细胞癌786-O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及ROS水平;免疫荧光分析p-H2AX;EDU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western blot检测GAPDH、p-H2AX、p-ATM、p-ATR、p-CHK2、p-CHK1、p38、p-p38及p21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IL-6、IL-8 mRNA的表达,ELISA分析IL-6、IL-8蛋白的分泌水平。结果:给予10μM的Res持续处理786-O细胞4 d,Res增加p-H2AX阳性的细胞,上调p-H2AX、p-ATM、p-ATR、p-CHK2、p-CHK1及p21蛋白的表达,引起持续的S期周期阻滞,减少EDU阳性的细胞,增加SA-β-Gal染色阳性的细胞,诱导786-O细胞衰老,未引起明显细胞凋亡。Res诱导786-O细胞衰老需要上调的ROS,NAC降低Res上调的p-H2AX、p-ATM、p-ATR、p-CHK2、p-CHK1及p21蛋白的表达,恢复细胞增殖,下调SA-β-Gal染色阳性的细胞。进一步来说,衰老的细胞上调IL-6、IL-8 mRNA以及蛋白分泌水平(衰老相关的分泌表型,SASP),上调的IL-6、IL-8mRNA及蛋白分泌需要ROS激活的p38活性,SB203580(p38阻滞剂)抑制IL-6、IL-8 mRNA及蛋白分泌水平。结论:1、Res在体外能够诱导786-O细胞衰老。2、Res上调的ROS促进786-O细胞衰老。3、Res通过ROS-p38路径促进SASP。

卜志磊[4](2020)在《新藤黄酸通过降解FLT3及升高ROS水平诱导FLT3-ITD+AML凋亡》文中研究表明髓系白血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两者都可携带有异常突变的癌基因,产生相应的癌蛋白,如能获得特异性降解癌蛋白的药物,将为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携带FLT3-ITD突变的病例所占比例约为30%,针对该靶点已经研发出许多抑制剂。抑制剂作为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时,可以取得快速短暂的疗效和缓解,联合传统化疗时,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但FLT3抑制剂仅短期有效,很快就因为耐药的出现而失效,耐药机制之一包括FLT3蛋白本身TKD区域的点突变引起。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筛选到一种滕黄科植物提取物新藤黄酸(Neogambogicacid,NGA)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包括对于携带FLT-ITD+的细胞系,我们还证实了NGA对FLT3-ITD+病人的原代细胞亦具有良好的杀伤肿瘤的作用,而对正常人的单个核细胞影响较小。我们采用CCK8和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证明了该药的增值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接下来的聚集体成分分离和使用聚集体检测试剂盒进行的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了该药可促使FLT3向聚集体转移而降解。此外我们运用ROS探针DHE和DCFH-DA检测NGA处理过的FLT3-ITD+细胞系发现ROS水平升高,WB实验检测γ-H2AX说明NGA引起DNA损伤,应用ROS清除剂NAC进行预处理很大程度逆转ROS所引起的细胞凋亡。NGA对于稳转TKD区域耐药点突变D835V、Y842C的细胞系Baf3同样具有诱导凋亡及降解FLT3作用,NGA和临床用药硼替佐米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作用,可加速FLT3降解及增加凋亡,从而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FLT3抑制剂存在的耐药性问题,为治疗FLT3-ITD+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对于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来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TKIs)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临床上有一些处于慢性期或者加速期的CML患者对TKIS及其他治疗效果不佳,高三尖杉酯碱(HHT)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这些病人,但是,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用MTS及Western blot实验技术证实了HHT可以诱导伊马替尼耐药细胞K562R发生凋亡及下调BCR-ABL蛋白。CHX半衰期实验显示HHT可以诱导BCR-ABL蛋白降解,并且这一作用可被自噬溶酶体抑制剂CQ和Baf-A1逆转。随后,我们在K562R细胞中证明了HHT可以诱导自噬产生,沉默关键的自噬蛋白ATG5和Beclin-1则抑制HHT对BCR-ABL蛋白的降解和细胞毒性作用。我们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证实了自噬受体p62/SQSTM1(p62)参与了HHT诱导的BCR-ABL的自噬降解。我们的结论是HHT诱导伊马替尼耐药的CML细胞系K562R中p62介导的自噬,并引起BCR-ABL蛋白质的降解。通过自噬诱导BCR-ABL蛋白降解是TKI耐药的CML治疗的新策略。因此,我们以上的研究在两种常见的髓系白血病中,创新性地找出了能够降解靶蛋白的两种药物,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一定程度上克服现存的耐药性问题。

郭行雅[5](2020)在《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对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m RNA中最丰富的可逆性甲基化修饰形式,本研究旨在探讨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中的作用及具体调控机制,为PC寻找新的诊疗策略。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对PC患者中ALKBH5表达水平,并分析ALKBH5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疾病预后的关系。随后分别设计gain-of-function和loss-of-function实验通过CCK-8、平板克隆、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等实验方法探讨ALKBH5对体外PC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进一步揭示了ALKBH5在PC体内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分别采用m RNA二代测序和Me RIP-seq技术对ALKBH5过表达PC细胞转录组表达谱进行分析,筛选m RNA表达谱测序中上调基因,以及Me RIP-seq中ALKBH5未处理组特异peak对应的基因,寻找ALKBH5潜在靶基因及信号通路。运用WB、q RT-PCR和Coip实验,研究ALKBH5对Per1/ATM/CHK2通路的影响。设计PER1表达回复实验,检测PER1对胰腺癌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ALKBH5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采用Chip实验验证ALKBH5启动子中的TP53结合位点。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6A水平上升,ALKBH5表达降低,且ALKBH5表达与肿瘤侵袭性指标如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血管侵袭均显着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LKBH5低表达预示患者的预后不佳。RNA-seq测序(vs.对照组)发现ALKBH5过表达可引起胰腺癌Bx PC-3细胞转录组发生抗增殖促凋亡性变化;对表达上升的基因行GO term及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相关分子通路大量富集,而细胞生长分裂信号则受到抑制;体外实验发现ALKBH5过表达可显着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而ALKBH5下调则引起相反作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证实ALKBH5对胰腺癌体内增殖及侵袭同样具有抑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LKBH5发挥m6A-YTHDF2依赖性去甲基化作用进而转录激活PER1表达。PER1上调可重新激活ATM-CHK2-TP53/CDC25C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侵袭。TP53可直接结合于ALKBH5基因启动子(“-47/-64”和“-398/-412”)激活ALKBH5表达形成ALKBH5-m6A-PER1-TP53-ALKBH5正反馈调控环路。结论:m6A修饰紊乱参与了人胰腺癌发生发展;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从而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ALKBH5表达与胰腺癌诊断、预后密切相关,或可作为临床诊疗靶点。

李姝[6](2020)在《新型小分子化合物NL101对B细胞淋巴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最常见的成人血液肿瘤,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发病率持续上升。在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中,大约85%NHL都起源于B淋巴细胞。尽管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改善了B细胞淋巴瘤(B-NHL)的总体疗效和预后,但仍有部分病例原发耐药或者复发难治,此外药物副反应也是限制化疗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开发新的高效低毒药物治疗B细胞淋巴瘤很有必要。NL101是兼具苯达莫司汀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结构特征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前期研究提示NL101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毒副作用轻,本研究将明确NL101对B细胞淋巴瘤的抑制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为其在淋巴瘤的临床试验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为了明确NL101对B-NHL的增殖抑制作用,我们采用MTT法检测NL101对BNHL细胞系和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WB或q-PCR检测DNA损伤通路和B-NHL关键生存因子的表达。建立NOD-SCID小鼠淋巴瘤移植模型,观察NL101对体内抗瘤作用并随访小鼠的生存。为了探讨NL101的作用机制,RNA-seq检测NL101导致的基因表达谱改变,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慢病毒转染,改变细胞内基因的表达量;借助荧光素酶表达系统,鉴定微小RNA(miRNA)的靶基因以及转录因子在miRNA启动子上的结合区域。研究结果(1)NL101在体内外均显着抑制B-NHL。在体外,NL101显着抑制B-NHL细胞系及原代样本的增殖,48小时IC50多小于5μM;将B-NHL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DNA损伤及凋亡通路激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改变。在体内,NL101处理组小鼠的肿瘤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生存时间更长;肿瘤组织疏松,Ki-67表达量下降,cleaved caspase3上调。(2)miR-21为介导NL101作用的重要基因。RNA测序提示miR-21为N101使用后,0CI-LY10细胞中下调最显着的基因;q PCR证实NL101下调miR-21表达存在于其他B-NHL细胞;B-NHL细胞系存在普遍miR-21高表达;miR-21高表达引起细胞对NL101的反应性下降。(3)miR-21调控Mxd1/c-Myc。miR-21通过直接结合Mxd1 3’-UTR的nt440-461和nt1164-1184(主要),负向调控Mxd1的表达;Mxd1通过MYC/MAX/MAD网络负向调控c-Myc的表达;c-Myc通过直接结合miR-21启动子-751bp处的结合单元调节miR-21的表达。研究结论新型小分子化合物NL101体内外显着抑制B-NHL生长。通过抑制miR-21下调cMyc并上调Mxd1,是NL101的作用机制之一,而c-Myc/miR-21/Mxd1环路是新的BNHL增殖调控机制。

徐小光[7](2019)在《土木香内酯通过活性氧应激引起B-ALL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标准联合化疗方案在临床上的规范应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婴幼儿,成人以及具有特殊遗传学异常如BCR-ABL融合基因,MLL基因重排的病人预后仍然较差。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筛选到一种源于中药菊科植物土木香中的天然产物,即土木香内酯(ALT),发现其在B-ALL细胞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的作用,而且在短时间24小时处理的情况下,对于含有MLL-AF4,BCR-ABL1的细胞系效果更佳。此外,我们还证实了ALT对B-ALL病人的原代细胞亦具有良好的杀伤肿瘤的作用,而对正常人的单个核细胞影响较小。为了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我们联合应用了多种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ALT可能是通过活性氧(ROS)应激引起的DNA损伤来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在后续的实验中,我们用了ROS探针DHE和DCFH-DA检测ALT处理过的B-ALL细胞系的ROS水平的改变,证实了ALT能够引起B-ALL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并且我们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8-oxoG,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ATM1987,γ-H2AX以及彗星实验证实了土木香内酯可以引起DNA损伤,并且应用ROS清除剂NAC进行预处理几乎完全逆转ROS所引起的细胞凋亡。进一步地,我们证实了土木香内酯通过抑制还原酶活性而引起ROS升高以及诱导B-ALL细胞凋亡。此外,我们还建立了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鼠移植模型,在体内证实了土木香内酯可以显着延长模型小鼠的生存时间并且降低肿瘤负荷,改善器官肿瘤浸润程度。总的来说,土木香内酯有可能成为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候选药物。

陈欣欣[8](2018)在《氢水对体外培养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均发现氧化应激在TAO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试验性的抗氧化剂治疗对于轻度、中度TAO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抗氧化剂氢水因其几乎无毒副作用,近年来被大量地研究,众多的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氢水可以通过抗氧化、抗凋亡、抗炎作用,有效治疗因氧化应激导致的各器官损伤。本研究采用原代培养的眼眶脂肪结缔组织来源的眼眶成纤维细胞,研究氢水对于体外培养正常人和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同时与地塞米松作对照研究,检测在过氧化氢(H2O2)氧化损伤眼眶成纤维细胞后,各种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并且检测眼眶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内透明质酸(HA)的含量。研究方法1、取TAO患者及正常人的眼眶脂肪结缔组织,进行原代培养,获得稳定传代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并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2、选取不同浓度的H2O2作用于正常人及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18h后的增殖能力,为后续实验选取合适的过氧化氢浓度。3、将正常人和TAO患者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分为几下几组:空白组、氧化损伤模型组、氢水+模型组、地塞米松+模型组。CCK-8法分别检测各组眼眶成纤维细胞0、24h、48h、72h的增殖能力。4、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眼眶成纤维细胞72h后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和坏死率。5、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上述各组眼眶成纤维细胞72h后MDA、GSH-PX的含量。6、酶标仪法检测上述各组眼眶成纤维细胞72h后SOD的含量。7、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眼眶成纤维细胞72h后ROS的含量。8、将TAO患者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分成三组:空白组、氢水组、地塞米松组,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72h后HA的含量。结果1、本实验成功培养出眼眶脂肪结缔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经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法鉴定其确为眼眶成纤维细胞,能够稳定传代,成功为后续实验建立细胞体系。2、不同浓度的H2O2作用于眼眶成纤维细胞18h后,根据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最终选取100μmol/L的H2O2作为后续实验药物。3、氢水+模型组及地塞米松+模型组在24h、48h、72h所测的细胞增殖能力均显着高于氧化损伤模型组。4、与氧化损伤组相比,氢水及地塞米松在作用72h后均可以显着降低细胞晚期凋亡率和坏死率。5、氢水及地塞米松在作用72h后均可以显着降低氧化损伤后细胞的MDA含量,升高细胞GSH-PX含量。6、氢水及地塞米松在作用72h后均可以显着升高氧化损伤后细胞的SOD含量。7、氢水及地塞米松在作用72h后均可以显着降低氧化损伤后细胞的ROS含量。8、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内HA含量显着高于正常人,氢水及地塞米松作用72h后均降低了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HA含量。结论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正常人,氢水及地塞米松均升高了H2O2氧化损伤后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TAO患者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加入氢水和地塞米松作用于氧化损伤后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后,TAO患者细胞的晚期凋亡率和坏死率明显高于正常人;氢水及地塞米松均可以通过降低氧化损伤后细胞MDA和ROS含量,提高SOD和GSH-PX的含量,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最后氢水及地塞米松均可以减少TAO患者OFs内HA的含量。

胡文治[9](2014)在《热处理在UVB诱导的人黑素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多因性、脱色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表皮功能性黑素细胞(MC)进行性消失导致的白色皮损。应用波长在290-320 nm的紫外线(UVB)进行光疗,是目前白癜风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KC)和MC可吸收UVB,并诱发多种生物效应,最终促使皮损复色。除了治疗作用,UVB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高剂量的UVB辐射可以诱导氧化应激、DNA变异等损伤作用,最终导致皮肤老化和皮肤肿瘤。在白癜风患者中,广泛存在抗氧化系统缺陷,高剂量的UVB可以加速MC的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治疗效果。研究发现,热处理(42℃,1h)可刺激MC增殖,增强黑色素合成,对白癜风具有治疗作用。热处理还可以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HSP),增加细胞对多种刺激的耐受力,进而提示,热处理可能在促进色素恢复的同时,降低UVB诱导的各种细胞损伤。目的:观察热处理在UVB诱导的MC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热处理对诱导型Hsp70分布和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Hsp70保护MC对抗UVB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人包皮获得原代MC,在3-4次传代后MC纯化。将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37℃正常培养)、热处理组(42℃,1h)、UVB组(100mJ/cm2 UVB辐射)、联合组(热处理后照射100mJ/cm2 UVB),所有组连续干预3d。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平,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并通过fcm测量细胞内ros,应用real-timepcr检测mnsodmrna表达水平。为了进一步探索热处理后hsp70水平与uvb损伤之间的关系,分别在热处理后0h,2h,4h,6h,8h,10,12h给予500mj/cm2uvb辐射,应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hsp70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彗星实验检测该时间dna的损伤情况。应用hsp70特异性的sirna转染mc,沉默hsp70的表达,进一步验证hsp70对抗uvb损伤的作用。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sp70在热处理或uvb辐射后的分布情况,探索hsp分布与dna损伤间的关系。结果:1、mc暴露于高剂量uvb辐射(100mj/cm2)后,可显着增加细胞dna的损伤(p<0.001),降低mnsodmrna水平(p<0.01)和总sod活力(p<0.01);细胞内ros(p<0.001)和mda(p<0.001)水平增加;最终增加细胞凋亡(p<0.001),降低mc活率(p<0.001)。2、热处理后再照射uvb,可以显着降低uvb诱导的dna损伤(p<0.05)和凋亡率(p<0.001);与uvb组相比,联合处理可增加mnsodmrna的表达(p<0.05),提高总sod活力(p<0.01),降低mda(p<0.001)和ros(p<0.001)水平,最终增加mc的活率(p<0.001)。3、hsp70的表达水平和dna的损伤程度呈负相关(r=-0.971,p<0.001),而且hsp70特异性sirna可以沉默hsp70的表达,并且消除hsp70对uvb损伤的保护作用(p>0.1)。4、即使在hsp70表达水平不增高的情况下,热处理刺激hsp70向细胞核和核仁转位,也可以减少dna损伤(p<0.05);高剂量的atp(400μm)可以抑制hsp70向细胞核转位,进而消除热处理对细胞dna的保护作用(p>0.1)结论:本实验显示,预先热处理的mc可以通过刺激hsp70的分布和表达,减轻uvb对dna的损伤作用,维持mnsod等抗氧化酶的表达,对抗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提高mc对uvb的耐受。研究证实,热处理联合uvb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可以减少uvb诱导的多种损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坚哲[10](2013)在《Nrf2-ARE信号通路在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皮损局部黑素细胞减少或消失是其色素脱失的主要原因。由于白癜风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诱发表皮黑素细胞破坏或功能障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氧化应激可通过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来攻击细胞,干扰其正常代谢、增殖和分化,并可能进一步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形成瀑布式效应,造成表皮黑素细胞不可逆性损伤。与其它表皮细胞相比,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更易于受到氧化攻击而发生损伤,然而这其中的原因和机制并不清楚。因此,阐明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易受到氧化损伤的原因和具体分子机制对于完善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Nrf2-ARE通路是细胞对抗外源性刺激和氧化损伤的主要机制。Nrf2属于“CNC”家族的亮氨酸拉链蛋白,它可与胞核内的抗氧化反应元件(ARE)的DNA序列结合,调控下游一系列II相解毒酶和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在无任何刺激的状况下,Nrf2与胞浆伴侣蛋白Keap1相结合,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并被铆钉在胞浆中。当处于氧化应激条件时,Nrf2将与Keap1解偶联并转移入核,与核内的抗氧化反应元件结合,启动一系列II相解毒酶和抗氧化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主要包括:血红素氧合酶-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Nrf2-ARE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已被证实在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抗氧化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我们提出如下的假说:第一,Nrf2-ARE通路在保护黑素细胞抵抗氧化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中Nrf2-ARE通路存在异常,导致其对氧化应激更为敏感。目的:1.研究Nrf2-ARE通路及其下游分子在人黑素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明确该通路在黑素细胞抗氧化应激中的作用;2.分析Nrf2-ARE通路在正常人和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差异;3.探讨Nrf2-ARE通路及其下游分子在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中表达及功能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1.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人黑素细胞PIG1,MTS实验检测细胞活性,摸索建立体外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最佳条件;2.在PIG1中通过转染Nrf2干涉片段及过表达质粒下调或者上调Nrf2的表达,氧化应激下MTS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情况。3. H2O2预处理后,Real-time PCR检测Nrf2下游主要的4个抗氧化基因(HO-1,NQO-1, GCLC和GCLM)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及Real-time PCR检测原代黑素细胞中Nrf2及HO-1的表达情况。4.分别利用MTS实验、Real-time PCR、免疫印迹、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流式细胞术以及酶联免疫实验检测氧化应激下正常人及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活性、HO-1表达水平、Nrf2的核转位情况、转录活性、细胞内ROS和MDA水平以及SOD、GPx、CAT和GSH的含量。5.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癜风患者皮损处Nrf2、p-Nrf2和HO-1的表达分布模式,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2和HO-1表达水平。6.应用ATM干涉片段或抑制剂KU55933抑制ATM的表达后,Real Time-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Nrf2、HO-1和p-Nrf2的表达情况。H2O2预处理后,MTS实验、流式细胞术以及酶联免疫实验检测氧化应激下黑素细胞活性、细胞内ROS和MD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白癜风患者皮损处ATM和p-ATM表达分布模式。结果:1. H2O2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诱导黑素细胞死亡,1.0mM H2O2处理24h是体外建立黑素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最佳条件;2. MTS实验及流式结果证实,下调Nrf2的表达可导致氧化应激下细胞活性下降,增加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比率;而上调Nrf2的表达则可提高细胞活性,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的比率,说明调节Nrf2-ARE通路可影响黑素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性;3. Real-time PCR结果表明,H2O2可诱导Nrf2通路下游4个主要抗氧化基因表达升高,其中HO-1变化最显着(升高了近5倍)。用HO-1抑制剂ZnPP预处理可增加过氧化氢对细胞的损伤,而用其激动剂hemin预处理可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进一步研究显示,HO-1的表达水平与Nrf2的表达呈正相关,说明HO-1可通过Nrf2通路保护黑素细胞避免氧化损伤;4. MTS实验结果显示,在未使用H2O2处理时,正常人和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活性无显着差异,但在H2O2作用下,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活性较正常人相比显着下降,说明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敏感性更高;5.激光共聚焦显示,Nrf2在正常人黑素细胞(PIG1)中主要位于胞核,而在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PIG3V)中则主要位于胞浆。在正常状态下,PIG1细胞胞核中Nrf2的含量要高于PIG3V中,而胞浆中的含量则明显低于PIG3V中;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H2O2刺激后两组黑素细胞胞核中Nrf2的含量均有所增加,但PIG3V细胞胞核中Nrf2的增加量显着低于PIG1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H2O2可在两组黑素细胞中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诱导Nrf2转录活性升高,而在PIG3V中Nrf2转录活性的升高幅度显着低于PIG1中;进一步研究显示,在氧化应激下,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中HO-1表达增高幅度显着低于正常人黑素细胞中,说明PIG3V中Nrf2存在激活障碍导致HO-1表达水平降低;6.在PIG3V中上调Nrf2的表达可显着减少氧化应激下细胞死亡率,说明激活Nrf2可降低PIG3V对氧化应激的敏感性;7.与PIG1相比,PIG3V细胞中ROS和MDA水平升高、SOD和GPx活性及总GSH和GSH含量降低,但是CAT活性在两组细胞中无显着差异,说明PIG3V细胞中氧化-抗氧化失衡;8.白癜风患者皮损处表皮细胞中Nrf2、p-Nrf2和HO-1表达分布异常,细胞核内Nrf2、p-Nrf2和HO-1含量减少,氧化应激并未引起细胞核内Nrf2、p-Nrf2和HO-1核转位增加;9.与健康对照相比,白癜风患者血清中HO-1水平降低,而IL-2水平升高,同时发现血清HO-1水平与IL-2水平呈显着负相关;10.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白癜风患者皮损处表皮细胞中ATM表达降低,而p-ATM表达升高;在PIG1中下调ATM的表达可显着抑制Nrf2、HO-1和p-Nrf2的表达,降低氧化应激下黑素细胞活性,提高细胞内ROS和MDA的水平,而对黑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则无影响,提示ATM可通过作用于Nrf2通路影响细胞氧化应激水平,ATM表达量降低可能是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中Nrf2通路存在激活障碍的原因。结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首次明确了Nrf2-ARE信号通路在黑素细胞抗氧化应激中的重要作用,发现Nrf2激活障碍是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易于发生氧化损伤的原因,初步阐明了Nrf2存在激活障碍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认识白癜风中黑素细胞的损伤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本研究不仅丰富和完善了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机制,而且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二、H_2O_2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_2O_2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阿卡宁和PARP抑制剂在人骨肉瘤细胞中的协同致死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1 肿瘤及骨肉瘤的概述
        1.1.1 癌症的特征
        1.1.2 肿瘤的微环境
        1.1.3 骨肉瘤
    1.2 骨肉瘤的治疗现状
    1.3 DNA氧化损伤与应答
        1.3.1 活性氧
        1.3.2 DNA氧化损伤
        1.3.3 DNA损伤应答
    1.4 阿卡宁的研究进展
    1.5 PARP生物学功能及抑制剂的发展
    1.6 合成致死的作用机制
    1.7 主要研究内容
    1.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药品的配制
        2.2.3 MTT实验
        2.2.4 集落形成实验
        2.2.5 联合指数的计算
        2.2.6 细胞周期检测实验
        2.2.7 活性氧检测实验
        2.2.8 53BP1 免疫荧光实验
        2.2.9 碱性彗星实验
        2.2.10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2.2.11 细胞凋亡检测实验
第三章 阿卡宁(DAL)和奥拉帕尼(Ola)联合抗肿瘤效果及机制的研究
    3.1 DAL对U2OS和 MG-6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3.2 DAL与Ola单药或者联合对U2OS和MG-63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
    3.3 DAL与Ola单药或者联合对U2OS和MG-63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
    3.4 DAL与Ola单药或者联合对U2OS和MG-63细胞周期的影响
    3.5 DAL与Ola单药或者联合对U2OS和MG-63细胞活性氧的影响
    3.6 DAL与Ola单药或者联合对U2OS和MG-63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3.7 DAL与Ola单药或者联合对U2OS和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阿帕替尼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协同抗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1.细胞培养及实验分组:
        2.细胞毒性检测:
        3.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
        4.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5.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检测:
        6.DNA损伤检测:
    三、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 果
    一、apatinib与nab-Paclitaxel联用对MDA-MB-231细胞活性的影响
    二、apatinib对nab-Paclitaxel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
    三、apatinib与nab-Paclitaxel联用对MDA-MB-2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四、apatinib与nab-Paclitaxel联用对caspase-8和caspase 9活性的影响
    五、apatinib与nab-Paclitaxel联用对非致瘤上皮细胞株MCF-10A细胞活性的影响
讨 论

(3)白藜芦醇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白藜芦醇对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的作用
    一、体外实验
        材料和方法
        结果
    二、体内实验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白藜芦醇通过ROS诱导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自噬抑制白藜芦醇诱导的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凋亡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白藜芦醇通过ROS诱导人肾细胞癌786-O细胞衰老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白藜芦醇抑癌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凋亡、自噬及衰老与肿瘤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新藤黄酸通过降解FLT3及升高ROS水平诱导FLT3-ITD+AML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全文主要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新藤黄酸诱导FLT3-ITD+AML凋亡机制研究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 FLT3-ITD+AML治疗现状
        1.2 ROS在 AML中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第二章 新藤黄酸对AML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新藤黄酸抑制多种血液肿瘤细胞的增殖
        2.2.2 新藤黄酸对正常人单个核细胞影响较小
        2.2.3 新藤黄酸诱导FLT3-ITD+AML细胞凋亡
        2.2.4 新藤黄酸对FLT3-ITD+AML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2.3 小结及讨论
    第三章:新藤黄酸通过聚集体途经降解 FLT3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新藤黄酸下调FLT3-ITD蛋白
        3.2.2 新藤黄酸通过聚集体途径降解FLT3
        3.2.3 新藤黄酸同样可通过下调携带耐药点突变的FLT3 发挥促凋亡作用
        3.3 小结及讨论
    第四章 新藤黄酸通过升高ROS水平及增加DNA损伤诱导凋亡
        4.1 材料及方法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新藤黄酸可以诱导细胞内ROS水平升高
        4.2.2 新藤黄酸抗肿瘤效应同样由ROS介导
        4.2.3 新藤黄酸通过氧化应激引起广泛DNA损伤
        4.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新藤黄酸与临床药物的协同作用
        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2 结果 新藤黄酸与硼替佐米有强协同作用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讨论与全文小结
第二部分 高三尖杉酯碱通过P-62 介导的自噬降解BCR-ABL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 CML治疗现状及面临挑战
        1.2 直接靶向BCR-ABL蛋白降解的研究进展
        1.3 已有高三尖山酯碱(HHT)用于治疗CML的机制研究及本文研究
    第二章 高三尖山酯碱对CML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剂及细胞
        2.1.2 主要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HHT在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G细胞中诱导细胞凋亡并下调BCR-ABL
        2.3 本章小结与分析
    第三章 HHT通过自噬途径促进BCR-ABL降解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3.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HHT通过自噬途径促进BCR-ABL降解
        3.3 本章小结与分析
    第四章 抑制自噬逆转HHT对 K562G细胞中BCR-ABL降解和细胞凋亡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抑制自噬途径逆转了HHT对 K562G细胞中BCR-ABL降解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与分析
    第五章 p62 通过自噬途径参与HHT诱导BCR-ABL降解
        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1.2 实验步骤
        5.2 结果
        p62 介导HHT诱导的BCR-ABL自噬降解
        5.3 本章小结与分析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附录一: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目录

(5)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对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临床组织标本
        1.1.2 试剂与耗材
        1.1.3 实验器材
        1.2 实验方法
        1.2.1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Quantitative Real-Tim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qRT-PCR)
        1.2.2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1.2.3 免疫组化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及免疫荧光 (Immunofluorescence, IF)
        1.2.4 m6A检测
        1.2.5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胰腺癌组织与配对癌旁正常胰腺组织ALKBH5 m RNA表达水平对比
        2.2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胰腺癌中ALKBH5 呈低表达
        2.3 WB检测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ALKBH5 表达水平显着降低
        2.4 胰腺癌组织与配对癌旁正常胰腺组织total RNA m6A水平检测
        2.5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 的临床意义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 影响胰腺癌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系
        1.1.2 实验动物
        1.1.3 试剂与耗材
        1.1.4 实验器材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
        1.2.2 ALKBH5 过表达/敲减慢病毒载体构建
        1.2.3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
        1.2.4 qRT-PCR及 Western Blot实验
        1.2.5 体外细胞增殖实验
        1.2.6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
        1.2.7 划痕实验
        1.2.8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
        1.2.9 裸鼠体内成瘤实验
    2 实验结果
        2.1 人胰腺癌细胞系中 ALKBH5 的表达筛查及过表达/敲减稳转细胞株的建立
        2.2 ALKBH5 过表达对胰腺癌细胞m RNA表达谱的影响
        2.3 基因功能分析(GO analysis)
        2.4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2.5 ALKBH5 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2.6 ALKBH5 基因上调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
        2.7 ALKBH5 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体内生长及侵袭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 上下游调控机制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系
        1.1.2 试剂与耗材
        1.1.3 实验器材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方法
        1.2.2 qRT-PCR及 Western blot实验
        1.2.3 免疫荧光实验
        1.2.4 CCK-8 实验、EDU细胞增殖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
        1.2.5 m6A 免疫共沉淀测序(M6A-RNA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e,MeRIP-Seq)及 MeRIP-qPCR 定量检测技术
        1.2.6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验
        1.2.7 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
        1.2.8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
    2 实验结果
        2.1 MeRIP-seq 结合 mRNA-seq分析表明 Per1 是 ALKBH5 发挥 m6A 去甲基化功能的作用靶点
        2.2 胰腺癌中ALKBH5 低表达以 m6A-YTHDF2 依赖性方式下调 PER1 mRNA 水平
        2.3 上调Per1 可减弱ALKBH5低表达导致的恶性增殖及侵袭行为
        2.4 胰腺癌中TP53表达缺失导致其促进ALKBH5转录激活的功能丧失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新型小分子化合物NL101对B细胞淋巴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引言
1 NL101具有显着的B-细胞淋巴瘤抑制作用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2.1 主要实验设备及耗材
        1.2.2 实验试剂
        1.2.3 溶液配置
        1.2.4 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1.2.5 原代细胞
        1.2.6 动物
    1.3 实验方法
        1.3.1 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培养
        1.3.2 原代淋巴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1.3.3 MTT检测细胞存活情况
        1.3.4 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
        1.3.5 流式细胞学A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1.3.6 WB检测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1.3.7 NOD-SCID异体淋巴瘤模型小鼠的构建及处理
        1.3.8 小鼠瘤块的免疫组化
    1.4 实验结果
        1.4.1 NL101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存在普遍抑制作用
        1.4.2 NL101显着抑制原代B细胞淋巴瘤细胞
        1.4.3 NL101将淋巴瘤细胞阻滞在G0/G1期
        1.4.4 NL101可诱导B细胞淋巴瘤细胞发生凋亡
        1.4.5 NL101 通过激活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1.4.6 NL101抑制小鼠淋巴瘤的生长并延长其生存期
    1.5 小结与讨论
    1.6 结论
2 miR-21-Mxd1-c-Myc调节通路参与NL101对B-NHL的抑制过程
    2.1 NL101 抑制miR-21 的表达及miR-21在B-NHL的意义
        2.1.1 前言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1.4 研究结果
        2.1.5 小结与讨论
        2.1.6 结论
    2.2 Mxd1为miR-21在B-NHL中的靶基因
        2.2.1 前言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方法
        2.2.4 实验结果
        2.2.5 小结与讨论
        2.2.6 结论
    2.3 Mxd1与c-Myc在 B-NHL中的相关性
        2.3.1 前言
        2.3.2 实验材料
        2.3.3 实验方法
        2.3.4 研究结果
        2.3.5 小结与讨论
        2.3.6 结论
    2.4 c-Myc调节miR-21 的表达
        2.4.1 前言
        2.4.2 实验材料
        2.4.3 实验方法
        2.4.4 研究结果
        2.4.5 小结与讨论
        2.4.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icroRNA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7)土木香内酯通过活性氧应激引起B-ALL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全文主要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1.2 活性氧与肿瘤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2 土木香内酯土木香内酯对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土木香内酯具有抑制B-AL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死亡的效应
        2.2.2 土木香内酯对正常人单个核细胞的影响较小
    2.3 小结与讨论
3 土木香内酯诱导B-ALL细胞凋亡并引起细胞周期阻滞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土木香内酯诱导 B-ALL 细胞凋亡
        3.2.2 土木香内酯诱导 B-ALL 细胞阻滞于 G2/M 期
    3.3 小结与讨论
4 生物信息学预测土木香内酯可能的作用机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生物信息学预测土木香内酯土木香内酯抗的作用机制
    4.3 小结与讨论
5 土木香内酯诱导B-ALL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
        5.2.1 B-ALL细胞系对于土木香内酯敏感性差异可能与ROS有关
        5.2.2 在B-ALL细胞中,土木香内酯可以诱导细胞内ROS水平增加
        5.2.3 土木香内酯抗肿瘤效应由ROS介导
    5.3 小结与讨论
6 在B-ALL中,土木香内酯引起广泛DNA损伤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6.1.2 实验步骤
    6.2 结果
        6.2.1 土木香内酯通过活性氧应激引起广泛DNA损伤
    6.3 小结与讨论
7 土木香内酯抑制参与活性氧清除的多种还原酶的活性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7.1.2 实验步骤
    7.2 结果
        7.2.1 土木香内酯抑制多种参与活性氧清除的还原酶的活性
        7.2.2 过表达活性氧清除酶可以部分拮抗土木香内酯的抗肿瘤作用
    7.3 小结
8 土木香内酯在B-ALL模型小鼠的效应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8.1.2 实验步骤
    8.2 结果
        8.2.1 土木香内酯明显降低B-ALL肿瘤负荷并显着延长B-ALL模型小鼠生存时间
    8.3 小结与讨论
9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目录

(8)氢水对体外培养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及过氧化氢浓度的选择
    一、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结论
    四、讨论
第二部分 氢水对体外培养H2O2损伤后的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结论
    四、讨论
综述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热处理在UVB诱导的人黑素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白癜风和氧化应激
    2. 热休克蛋白 70(Hsp70)在应激性损伤中的作用
实验一 热处理在UVB诱导的人黑素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热处理对UVB诱导黑素细胞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Nrf2-ARE信号通路在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白癜风概述
    2.白癜风发病假说
    3. Nrf2-ARE 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
    4. 白癜风与 Nrf2-ARE 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
第一部分 Nrf2-ARE 信号通路在保护人黑素细胞抵抗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正常人与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中 Nrf2-ARE 通路的表达及功能差异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中 Nrf2-ARE 信号通路激活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H_2O_2对正常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阿卡宁和PARP抑制剂在人骨肉瘤细胞中的协同致死作用研究[D]. 韩小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2]阿帕替尼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中的协同抗癌作用[J]. 李静,王志芬,张晓慧,杨庚武,刘峥,牛广旭.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1(02)
  • [3]白藜芦醇对肾细胞癌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姚宏伟. 苏州大学, 2020(06)
  • [4]新藤黄酸通过降解FLT3及升高ROS水平诱导FLT3-ITD+AML凋亡[D]. 卜志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对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郭行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新型小分子化合物NL101对B细胞淋巴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李姝. 浙江大学, 2020(01)
  • [7]土木香内酯通过活性氧应激引起B-ALL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 徐小光.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8]氢水对体外培养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影响[D]. 陈欣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2)
  • [9]热处理在UVB诱导的人黑素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胡文治. 第四军医大学, 2014(08)
  • [10]Nrf2-ARE信号通路在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坚哲.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H_2O_2对正常人淋巴细胞的DNA损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