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法测定海藻酸钠二酯片的含量

重量法测定海藻酸钠二酯片的含量

一、重量法测定藻酸双酯钠片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冯玉萍[1](2019)在《替米考星明胶微囊辅料、杂质及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替米考星是动物专用抗生素,抗菌谱广,有良好的药动学特征,为掩盖其苦味,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本课题组研制出了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为了使替米考星明胶微囊制备工艺质量可控和给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进行了替米考星明胶微囊辅料筛选试验、杂质测定试验、大鼠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用医药级B型皮明胶和医药级B型骨明胶制备的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之间的收得率、包封率、载药量、突释率、粒径均差异不显着(p>0.05);0.2%Tween80组的收得率极显着高于0.3%Tween80组(p<0.01),与0.1%Tween80组差异不显着(p>0.05),0.2%Tween80组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均极显着高于0.1%Tween80组和0.3%Tween80组(p<0.01),0.2%Tween80组和0.3%Tween80组的突释率极显着低于0.1%Tween80组(p<0.01);医药级辅料组的收得率极显着高于分析纯组(p<0.01),包封率、载药量、突释率、粒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医药级的B型皮明胶和B型骨明胶均可用于制备替米考星明胶微囊;运用医药级的B型皮明胶、Tween-80、戊二醛、无水硫酸钠等辅料单凝聚法制备替米考星明胶微囊可获得收得率、包封率、载药量、苦味等级和粒径为71.33%、79.33%、22.16%、一级和41.46μm的替米考星明胶微囊。(2)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中工艺杂质总的SO42-含量为4.89±0.07%,低于已上市的药品(肝素);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中戊二醛的含量为0.02%±0.01%,低于有机杂质报告限度。表明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中杂质总硫酸根离子含量(4.89±0.07%)、戊二醛的含量(0.02±0.01%)符合要求。(3)以36mg/kg的剂量给大鼠单次口服替米考星明胶微囊,相比替米考星原料药,替米考星明胶微囊的达峰时间、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等提高了116.37%、564.13%、273.23%,相对生物利用度可达原药的3.7倍;以72mg/kg的剂量给大鼠单次口服替米考星明胶微囊,相比替米考星原料药,替米考星明胶微囊的达峰时间、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等提高了96.16%、514.69%、254.96%,相对生物利用度可达原药的3.7倍;以72mg/kg给大鼠多次口服替米考星明胶微囊,相比替米考星原料药粉,替米考星明胶微囊的达峰时间、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稳态血谷浓度等提高了88.89%、125.64%、154.94%、63.37%,波动度降低了53.18%,相对生物利用度可达原药的2.5倍。表明替米考星明胶微囊达到了缓释效果,提高了原药的生物利用度,且未见有突释现象。

杨雪纯[2](2018)在《多糖抗凝血涂层材料制备及对高聚物医用管路的修饰与筛选》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体外循环和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各种抗凝血涂层技术在体外循环和血液净化高聚物医用管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抗凝血材料一直都是医学活性材料领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素作为一种反应活性高、抗凝血性突出的天然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抗凝血涂层材料中。但是研究显示:肝素在具有抗凝血活性的同时,会产生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可预见的副作用。本实验目的在于寻找具有抗凝血生物活性的类肝素抗凝血剂,以减少肝素在抗凝过程中可能引起血小板受损、以及携带致病微生物或动物致敏原等安全隐患,并试图降低材料来源和制作的成本。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糖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药理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并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1969年日本学者首次发现香菇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继而更多研究者发现了植物多糖具有的抗氧化性、降血糖及调节免疫能力的作用。硫酸化多糖,也称多糖硫酸酯,由多糖大分子链上单糖分子中的羟基被硫酸基团取代而形成的一类多糖,可以通过天然动植物获取或人工合成。硫酸化多糖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植物多糖,其具有较高的抗凝血、抗病毒、调节免疫能力等作用,尤其是1987年发现硫酸酯化葡萄糖具有独特的抗艾滋病毒(HIV)活性,从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硫酸化多糖具有和肝素相似的抗凝原理,可以通过和抗凝血酶III的结合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且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硫酸化修饰的方法可以人工合成多糖硫酸酯,常用的硫酸化修饰方法有氯磺酸-吡啶法、氨基磺酸-甲酰胺法、浓硫酸法及三氧化硫-二甲基甲酰胺法等,人工合成的多糖硫酸酯同样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天然植物多糖,采用惰性化浓硫酸法对植物多糖进行硫酸酯化处理,获得多糖硫酸酯。然后采用共价键结合的方法将多糖硫酸酯固定于高聚物医用管路材料表面。通过对涂层材料表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以及涂层材料表面抗凝血性能测试,可以得知,采用上述方法对植物多糖进行修饰可以得到具有良好抗凝血性能的多糖硫酸酯,并且可以均匀地涂层于高聚物医用管路材料表面,发挥良好的抗凝血作用。关于多糖提取物和不同浓度、不同反应条件对涂层和抗凝效果的更加精确的影响,以及涂层管路的抗炎性、抗病毒性等安全特性,有待进一步实验证明。

周洁菁[3](2016)在《基于QbD理念的脑脉利颗粒中益母草提取工艺设计空间的建立与验证》文中认为目的优化益母草中盐酸益母草碱、盐酸水苏碱的提取工艺,以料水比、提取的次数、提取持续保温时间为提取工艺关键因素,考察因素三水平,拟定工艺目标,建立模型和设计空间,实现对盐酸水苏碱和益母草碱提取率的预测,并以此指导实际生产。方法1运用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的理念,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脑脉利颗粒中益母草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4%辛烷磺酸钠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λ=276nm,进样体积20μl,流速1.0ml/min,测定益母草提取物中盐酸益母草碱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以正丁醇-盐酸-乙酸乙酯(8:3:1)为展开剂,点样展开后进行扫描,测定积分值,波长:λs=508nm,λr=670nm。3所得数据经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建立生物碱成分提取率的回归方程和模型。结果1用Design expert8.0软件,按照中心点实验设计,采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对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的提取率进行拟合,建立回归方程,盐酸水苏碱=195.1-23.89*A+10.49*B-31.15*C+1.66*A*B+0.84*A*C+2.48*B*C+1.18*A2-9.74*B2+2.81*C2;盐酸益母草碱=253.88-36.36*A-3.94*B-31.05*C+2.13*A*B+1.53*A*C+2.65*B*C+1.65*A2-7.12*B2+1.28*C2。二方程的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是0.7363和0.7656,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的拟合度,可以使用此模型来预测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提取率。2盐酸益母草碱在5.14-82.24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98.10%(RSD=2.22%,n=9);盐酸水苏碱在10.0940.36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5,平均回收率99.48%(RSD=2.34%,n=9)。结论1采用HPLC法和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盐酸益母草碱和盐酸水苏碱,方法简便、灵敏,可以准确测定益母草提取物中盐酸益母草碱和水苏碱含量。2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模型的P<0.05,失拟值(lack of fit)大于0.1,表明所建模型可靠,各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此模型进行描述。提取溶剂与药材质量的倍数A(P=0.0059),提取次数B(P=0.0360),提取保温时间C(P=0.0434)的P值均小于0.05,但AB,AC,BC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三个因素对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提取率有显着影响,而A、B、C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益母草生物碱的提取影响不显着。

刘宝生[4](2015)在《海洋中药多棘海盘车化学物质基础研究》文中指出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又名五角星、海星、星鱼,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星纲(Asteroidea),海盘车科(Asteriidae),海盘车属(Asterias),是一种呈扁五角星形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身体直径15cm左右,体表多为浅黄色或褐色,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海域。海星具有镇惊安神、和胃止痛、厚肠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惊风、破伤风、癫痫、胃脘痛、反酸、腹泻、胃溃疡等。国内外研究者对多棘海盘车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至今,从中发现了大量的海星皂苷、甾体、脂肪酸、神经酰胺、多肽、氨基酸、糖类等。药理研究表明,多棘海盘车的化学成分大多具有抗癌、降压、细胞毒性、溶血及抗炎等生物活性。但是,目前仍未有针对中药海星的统一质量标准体系,课题组前期已对海星的定性鉴别和通识项检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建立完善的海星质量标准,本论文旨在阐明海星的指标成分和有效成分,并且结合海星功能活性,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为海星收载入药典提供理论基础。论文采集青岛当地产的多棘海盘车,采用薄层层析法(TLC)摸索条件,利用硅胶柱层析(CC)、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柱色谱(ODS)和高效液相(HPLC)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化学组分进行分离,从多棘海盘车的85%乙醇提取液的的石油醚和正丁醇的萃取液中,共分离出25个化合物,利用现代各种结构鉴定波谱技术:核磁共振(1D,2D NMR)、质谱(ESI-MS)等,并且结合文献数据对照鉴定了1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括两个丁烯酸酯衍生物:Hydroxydihydr obovolid(1)和5-hydroxy-3,4-dimethy-5-propyl-2(5H)-furanone(2);一个苯的衍生物: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3);四个甘油酯类化合物:单亚麻酰甘油(5)、单亚油酰甘油(6)、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单甘油酯(7)、6,9,12,15-十八碳四烯酸单甘油酯(8);两个嘧啶类化合物:尿嘧啶(9)、胸腺嘧啶(10);五个甾醇类化合物: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4)、24-甲基-5a-麦角甾-3β,5α,6β-三醇(11)、3β,7p-二羟基麦角甾-5,24(28)-二烯(12)、3p,7β-二羟基胆甾-5-烯(13)、(22E)-3β,7β-二羟基胆甾-5,22-二烯(14);四个脑苷脂类化合物:(2R,3E)-2-hydroxy-N-[(2S,3R,4E,8Z)-1-β-D-glucopyranosyloxy-3-hydroxyhexadec-4,8-dien-2-yl]octadec-3-enamide (15), (2R,3E)-2-hydroxy-N-[(2S,3R,4E,8E)-1-β-D-glucopyranosyloxy-3-hydroxy-9-methylpentadec-4,8-dien-2-yl]nonadec-3-enamide (16)、(2R,3E)-2-hydroxy-N-[(2S,3R,4E,8E)-1-β-D-glucopyranosyloxy-3- hydrox y-9-methyltetradec-4,8-dien-2-yl]nonadec-3-enamide(17)、(2R,3E)-2-hydroxy-N-[(2S,3R,4E,8E)-1-β-Dglucopyranosyloxy-3-hydroxy-9-methylheptadec-4,8-dien-2-yl]nonadec-3-enamide(18)。其中化合物3,5,6,7,8,15,16,17,18为首次从多棘海盘车中分离得到,丰富了多棘海盘车的化学成分。结合多棘海盘车的中药功效,对分离到的化合物5-8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7对K562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9.344μM。

侯丽[5](2014)在《海带加工副产物褐藻胶的综合利用》文中提出褐藻胶是褐藻中所特有的生物活性多糖,作为天然高分子物质已被广泛利用。本研究以生产岩藻聚糖硫酸酯过程中副产物——藻渣为原料,采用碱提法通过正交试验L9(34)优化褐藻酸钠A(Sodium alginate)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利用弱碱性阴离子树脂D301-T对海带藻渣提取的褐藻酸钠粗品A及副产物低浓度乙醇沉淀(褐藻胶EA)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四个组分,对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经Sephacryl S-300凝胶柱层析分别测定四个组分的分子量;并对其理化性质与结构组成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及结论如下:1、海带藻渣的基本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其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分别为93.9%,11.86%,8.7%和0.2%。正交试验优化褐藻酸钠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时间4.5h、料液比1:40、碱液浓度3.5%、温度70℃,在该条件下水解,褐藻酸钠的粗得率为44.07±0.22%,纯度为80.99±0.19%。2、经静态吸附、动态洗脱后,确定弱碱性阴离子树脂D301-T为分离纯化粗品A和粗品EA的最佳树脂,动态洗脱最佳分离条件为:pH为7.5的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操作流速为1.0mL/min,0-2.5mol/L NaCl溶液梯度洗脱。动态洗脱后得到四个组分AF1、AF2、EF1和EF2,各组分的纯度分别为84.56%、89.69%、77.38%和83.59%;其回收率分别为19.33%、63.33%、9.69%和70.00%、;经sephacryl S-300凝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结果可知所得四个组分均为单一对称峰,说明各组分成分单一,估算分子量分别约为257.6KD、81.8KD、175.7KD、38.08KD。3、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组分AF1、AF2、EF1与EF2在814cm-1处的吸收峰明显高于在787cm-1处的吸收峰,其中EF1和EF2在787cm-1处几乎看不到吸收峰,据此推测四个组分均为高甘露糖醛酸组分。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AF1、AF2、EF1与EF2均为高甘露糖醛酸组分。

赵小亮[6](2013)在《利用糖芯片研究海洋多糖及其衍生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分别从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senticulosa Harv.)和日本新管藻(Neosiphonia Japonica Harv.)中提取制备11种硫酸半乳聚糖,纯化多糖组分14个,从杜梨果实、叶片和银杏果皮制备4种果胶,1种葡聚糖和1种木聚糖,制备淀粉、琼胶和卡拉胶磷酸化与氧化衍生物9种,此40种多糖均为首次获得。活性研究发现,多管藻多糖组分PS3-2能有效延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作用效果强于阳性对照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藻酸双酯钠(PSS),PS3-2和日本新管藻多糖NJ1-2均能延长凝血酶时间(TT)作用,表明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活性;杜梨果实多糖PBP清除DPPH自由基半抑制浓度(IC50)为61.37μg·mL-1,小于阳性对照VC(197.60μg·mL-1),PBP和杜梨叶片多糖PBPF均有较好的细胞病变(CPE)抑制活性,而PBPF可能是通过与流感病毒A/PR/8/34(H1N1)神经氨酸酶(NA)相互作用而发挥抗病毒活性;银杏果皮多糖GBC和GBH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GBLA和GBHA有抑制MDA-MB-231细胞生长活性;Agarose和ι-car磷酸化与氧化衍生物对CPE的抑制率明显增强,Agarose氧化产物不仅溶解性提高,对肿瘤细胞MDA-MB-231也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同时磷酸化衍生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得到明显提高,而κ-car衍生物活性均无明显变化;通过对FGF/FGFR介导的BaF3细胞增殖活性研究发现,红藻来源的硫酸半乳聚糖PS3-0.5、PS3-1.5、NJ1-0.8、NJ1-1.4和NJ1-1.6、银杏果胶GBC和木聚糖GBHA具有极显着的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磷酸化和氧化修饰可提高ι-car和κ-car对BaF3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同时脱硫的κ-car (dsκ-car)及脱硫后磷酸化的κ-car (pκ-car)则无细胞增殖活性,表明硫酸基对于该细胞增殖作用强于磷酸基,而Agarose及其修饰物与其分子整体骨架相同,只是空间构型有差异,推测活性的提高在受电荷作用影响的同时,分子空间构象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通过AF或FITC标记新制备荧光标记多糖50个,结合实验室糖库荧光多糖,通过对点样条件探索,首次制备了含有64个多糖探针,16×16方阵共256个样点的海洋多糖芯片。在利用岩藻糖凝集素橘果粉胞凝集素(Aleuria aurantia lectin,AAL)与多糖芯片作用证明多糖芯片研究多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海洋多糖与H1N1HA蛋白、NA蛋白和NS1蛋白,乙型肝炎病毒(HBV)蛋白、胰淀素(Amyli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以及α-核突触蛋白(α-Synuclein)7种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多糖分子结构对结合活性有直接影响,特别是硫酸基、糖醛酸等酸性基团对活性有重要影响,而多糖的磷酸化、氧化修饰能显着提高多糖与蛋白质的结合活性。根据芯片实验结果利用红外光谱、一维NMR和二维NMR等技术,对与H1N1HA蛋白和NS1蛋白、CTGF和α-Synuclein有较强结合活性的多糖组分PS3-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S3-2是分子C6-OH被硫酸基和丙酮酸取代的琼胶型多糖,二糖重复单元以硫琼胶[→3)β-D-G6S-(1→4)-3,6-AnG(1→]为主,还含有少量的[→3)β-D-GPA-(1→4)-3,6-AnG(1→],二者的比例约为4.2:1。通过弱酸降解质谱分析,获得了硫琼胶三糖、五糖和七糖,并首次发现了带有Xyl侧链的硫琼胶三糖、五糖和七糖。综上,本文从多糖样品制备、芯片构建、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检测分析、活性多糖结构解析等方面,首次成功构建了海洋多糖芯片,并运用此技术研究了海洋多糖与几种疾病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明确了与相关蛋白质结合的糖的特点,并对活性多糖进行了详细结构解析,为糖芯片的构建和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王正[7](2009)在《光合细菌生物代谢斑蝥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动力学初析》文中研究指明斑蝥光合细菌代谢液以优选的有益光合细菌作为菌种,加入到中药提取液中,再按照现代发酵工艺制成产品,是一种含有中药活性成分、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全组分发酵液的新型中药发酵加工制剂。本研究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光合细菌引入到斑蝥提取液中进行发酵代谢,通过光合细菌的生物转化功能和自身营养价值的利用,以强强联合的方式,挖掘出传统中药方剂的潜在药用价值。本研究首先完成了斑蝥素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确定了样品制备方法及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条件。并以斑蝥素浸出量为考察指标,以三氯甲烷用量、酸水用量、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设计了L9(34)正交试验。实验结果得出:氯仿用量分别为斑蝥生药量的10倍,8倍;酸水用量分别为生药量的6倍,4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5,1h,水浴提取两次为最佳工艺条件。然后分别以斑蝥水提液浓度、代谢pH值、代谢时间、接种量为因素,设计了L9(34)正交试验。由试验结果得出,No.4为斑蝥光合细菌代谢液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全面深入地开展斑蝥光合菌代谢液的药理学和化学成分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本章同时对斑蝥光合菌代谢液中光合菌浓度与OD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斑蝥光合菌代谢液的代谢过程监控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斑蝥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与毒性成分都是斑蝥素,光合菌对斑蝥药材有没有增效减毒作用主要看是不是能够以斑蝥素为底物进行生物代谢,进一步通过测定斑蝥素的含量以证明斑蝥素能够被光合菌作为底物,被光合细菌生物代谢,并对光合细菌对斑蝥素代谢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中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制备,具有一般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为开发新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为中药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空间。进行中药发酵研究也具有成熟的现实条件,应当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内容之一,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任连杰,苏芳,张彤,余立[8](2008)在《藻酸双酯钠口崩片的含量测定》文中研究说明建立了二次络合滴定法测定藻酸双酯钠口崩片的含量。通过水解将藻酸双酯钠中的磺酸基转换成硫酸盐,用过量的氯化钡沉淀硫酸盐,加入金属离子掩蔽剂消除其中铁杂质的影响,以EDTA滴定液滴定过量的钡,以二次络合滴定法准确判断滴定终点。线性范围为20~160mg;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1.1%。

王恒良[9](2008)在《西藏青稞资源利用评价及其青稞提取物β-葡聚糖的生理功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考查等方式,对西藏青稞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价利用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西藏发展优质青稞产业化生产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和潜力。(2)西藏青稞籽粒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1.31%,低于全国青稞蛋白质平均含量12.43%。但西藏存在一批高蛋白质青稞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内地平均水平。(3)西藏青稞籽粒的赖氨酸含量为0.45%,低于全国青稞赖氨酸平均含量0.47%。但西藏存在一批高赖氨酸青稞品种,其赖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内地平均水平。(4)西藏青稞籽粒的淀粉平均含量为59.14%,高于全国青稞淀粉平均含量53.17%。(5)西藏青稞品质资源优势突出,根据实际化验结果并与国内外有关研究比较,在迄今为止国内外按标准方法测定的不同类型大麦品种中,西藏青稞β-葡聚糖含量在3.66%-8.62%之间,平均值为5.25%,西藏青稞β-葡聚糖的平均含量是迄今为止测得的谷类作物中最高的,远远高于皮大麦、小麦和燕麦。在青稞提取物β-葡聚糖的生理功效研究方面,本试验是以青稞为原料,利用多糖的分离、提取技术,制备出了青稞β-葡聚糖粗品。在参照我国的保健食品调节血脂作用检验方法的基础上,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对青稞β-葡聚糖粗品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机理进行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青稞β-葡聚糖粗提取物为β-葡聚糖溶液,青稞β-葡聚糖的粗提物为淡黄色液体,β-葡聚糖含量48.31%。燕麦β-葡聚糖的粗提物为乳白色液体,β-葡聚糖含量16.21%。(2)用高脂饲料(10%猪油、1%胆固醇、0.2%胆盐、88.8%基础饲料)喂养昆明小鼠60d后,测定小鼠的血清TG、TC、HDL-c、LDL-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这表明本实验所用的高脂饲料能成功地诱发小鼠高脂血症的形成,可建立良好的小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3)青稞β-葡聚糖和一定量阳性对照物血脂康具有明显控制小鼠体重增加的作用,而燕麦β-葡聚糖这方面的作用不明显。(4)在本实验各剂量水平的情况下,可初步断定青稞β-葡聚糖、燕麦β-葡聚糖和阳性对照物均不会对小鼠的脏器造成伤害和影响。(5)尽管统计结果显示没有显着差异,但β-葡聚糖对高脂小鼠血清TC的降低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剂量越高这种降低作用越强。实验证明青稞β-葡聚糖对小鼠血清TC含量水平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且这种作用高于燕麦β-葡聚糖的作用效果。青稞β-葡聚糖可以达到阳性对照物血脂康的降血清TC的效果。(6)青稞β-葡聚糖可以达到阳性对照物血脂康的降血清TG的效果,且这种效果优于燕麦β-葡聚糖。(7)β-葡聚糖对升高小鼠血清HDL-c也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对于提高小鼠血清HDL-c青稞β-葡聚糖与燕麦β-葡聚糖作用效果相当。(8)青稞β-葡聚糖能有效地降低血清LDL-c含量,青稞β-葡聚糖较之燕麦β-葡聚糖有更好的降低血清LDL-c含量的效果。(9)青稞β-葡聚糖能使高脂血症小鼠肝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到正常水平,但相比较之下,β-葡聚糖降低肝脏胆固醇TC的能力比降低肝脏甘油三酯TG的能力更高。就青稞β-葡聚糖与燕麦β-葡聚糖在降肝脏TG而言,二者无明显差异。(10)青稞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HDL-c/TC,HDL-c/LDL-c的影响二者具有相同的趋势,但对二者影响的依赖性并不显着。青稞β-葡聚糖3个剂量组均能提高高脂血症小鼠HDL-c/TC和HDL-c/LDL-c水平,说明青稞葡聚糖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11)随着青稞β-葡聚糖剂量的加大,小鼠粪便排泄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小鼠粪便粗脂肪含量则成增加的趋势。(12)一定剂量的青稞β-葡聚糖能有效降低肝脏中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且青稞β-葡聚糖作用高于燕麦β-葡聚糖,尽管二者不存在显着的差异。(13)青稞β-葡聚糖能有效升高高脂血症小鼠的SOD活性,但达到一定剂量后剂量依赖效应变得不明显。阳性对照组、燕麦对照组同青稞低剂量组一样,虽能使高脂血症小鼠SOD活力显着地升高,但还没有升高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着差异的水平。(14)青稞β-葡聚糖能有效升高高脂血症小鼠的CAT活性,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剂量依赖效应变得更为明显。在提高小鼠血清CAT活性方面,青稞β-葡聚糖与燕麦β-葡聚糖作用相当。(15)高脂血症对全血GSH-Px有负面影响,青稞β-葡聚糖具有提高高血脂小鼠全血GSH-Px的作用,与燕麦β-葡聚糖作用差异并不显着。(16)青稞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病理学观察表明青稞β-葡聚糖有减少高脂血症小鼠小鼠肝细胞内脂肪沉积的作用。(17)通过培养神经干细胞系、使细胞扩增得到一定数量的活细胞。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谷氨酸、Na2S2O3模拟体内脑缺血、脑缺氧的发生。实验表明谷氨酸损伤组与Na2S2O3损伤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量与对照组差异极为显着(p<0.01);一定浓度的刺梨多糖以及西藏青稞提取物保护组与损伤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量差异均显着(p<0.01)。(18)本实验利用神经干细胞初步构建了体外脑缺血、脑缺氧模型,并用刺梨多糖进行检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体内脑缺血、脑缺氧的发生并能用于药物筛选。

梁中焕[10](2008)在《硫酸化修饰对白术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药白术根茎中提取水溶性白术粗多糖,粗多糖经冻融、醇沉分级,凝胶层析,蛋白酶法和Sevag法联合脱蛋白得到单一级分AMP,经HPLC测得平均分子量为8374Da。G.C分析表明其单糖组成为:Glc、Gal、Rha和Man,摩尔比为7.36:1.00:3.05:1.52,并对其进行了Sephadex G-75层析柱分析和HPLC分析,证明AMP为纯度较好的多糖样品,进而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得到三种不同硫酸化程度的白术多糖S1-AMP、S2-AMP、S3-AMP。三种硫酸化白术多糖采用红外光谱,离子色谱,凝胶层析,比旋光度,核磁共振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氯磺酸与多糖自由羟基摩尔比例的增加,硫酸化白术多糖的取代度随之增加;但当氯磺酸用量较高时,取代度提高的同时,产物收率降低,分子量减小。硫酸基的引入,使白术多糖分子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白术多糖的构型。通过APTT、PT检测抗凝血活性,结果表明白术多糖AMP没有抗凝血活性,而硫酸化白术多糖随着取代度的增加,S1-AMP,S2-AMP,S3-AMP的APTT、PT也随之增加,并且对浓度存在依赖关系,说明硫酸化白术多糖具有抗凝血作用,主要是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对外源性凝血途径影响较弱,仅在较大剂量时对PT有显着的延长作用。结构中的硫酸基是硫酸化白术多糖产生抗凝血活性的重要结构基团。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表明:AMP和S1-AMP在体外具有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有增殖的作用,在一定浓度下均能协同有丝分裂原ConA促进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S1-AMP在一定浓度下均能协同有丝分裂原LPS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在相同浓度下,S1-AM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强于AMP,说明硫酸基团的引入对白术多糖的体外脾淋巴细胞转化有增强作用,并且对白术多糖协同LPS促进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二、重量法测定藻酸双酯钠片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量法测定藻酸双酯钠片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替米考星明胶微囊辅料、杂质及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 替米考星的结构和合成方法
        1.1 替米考星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2 替米考星的合成方法
    2 替米考星及其制剂的药动学特点
        2.1 替米考星的药动学特点
        2.2 替米考星相关制剂的药动学特点
    3 替米考星的药理作用
        3.1 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3.2 抗炎作用
        3.3 抗病毒作用
        3.4 促进机体的防御功能
    4 替米考星的不良反应和在动物体内的残留
        4.1 替米考星的不良反应
        4.2 替米考星在动物体内的残留
    5 替米考星的检测方法
        5.1 微生物法
        5.2 紫外分光光度法
        5.3 高效液相色谱法
        5.4 替米考星残留检测方法
    6 硫酸根含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6.1 重量法
        6.2 比浊法
        6.3 离子色谱法
    7 戊二醛的毒性作用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7.1 戊二醛毒性作用
        7.2 戊二醛的检测方法
    8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1.3 试验仪器与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不同类型辅料的筛选
        2.2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中工艺杂质含量检测
        2.3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3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
    1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不同类型辅料的筛选
        1.1 不同类型明胶的筛选
        1.2 Tween80 浓度的筛选
        1.3 医药级辅料与试剂级辅料制备出替米考星明胶微囊的差异
    2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中工艺杂质含量检测
        2.1 离子色谱法测定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中总SO42-含量
        2.2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中戊二醛含量的测定
    3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替米考星含量的方法学建立
        3.2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单次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3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多次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分析与讨论
    1 不同类型辅料的研究分析
    2 离子色谱法测定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中硫酸根含量的研究分析
    3 HPLC法测定替米考星明胶微囊中戊二醛含量的研究分析
    4 替米考星明胶微囊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4.1 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替米考星含量的方法学建立
        4.2 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剂量的选择
        4.3 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
        4.4 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2)多糖抗凝血涂层材料制备及对高聚物医用管路的修饰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第一章 海藻酸钠硫酸酯抗凝血涂层的制备和筛选
    1.1 引言
    1.2 实验部分
        1.2.1 材料与仪器
        1.2.2 海藻酸钠硫酸酯的制备
        1.2.3 海藻酸钠硫酸酯结构表征
        1.2.4 海藻酸钠硫酸酯取代度测定
        1.2.5 管路材料表面预处理和表面修饰
        1.2.6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1.2.7 涂层表面凝血时间测定
        1.2.8 实验分组设置
    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3.1 海藻酸钠硫酸酯红外图谱分析
        1.3.2 海藻酸钠硫酸酯取代度测定结果
        1.3.3 PVC管路预处理筛选结果
        1.3.4 海藻酸钠硫酸酯涂层物制备
        1.3.5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1.3.6 涂层表面功能基团特性分析
        1.3.7 涂层材料抗凝血实验结果
    1.4 小结
第二章 黄芪多糖硫酸酯抗凝血涂层的制备和筛选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黄芪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2.2.3 黄芪多糖硫酸酯的制备
        2.2.4 黄芪多糖硫酸酯结构表征
        2.2.5 黄芪多糖硫酸酯的取代度测定
        2.2.6 管路材料表面预处理和表面修饰
        2.2.7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2.2.8 涂层表面凝血时间测定
        2.2.9 实验分组设置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黄芪多糖硫酸酯红外图谱分析
        2.3.2 黄芪多糖硫酸酯取代度测定结果
        2.3.3 PVC管路预处理筛选结果
        2.3.4 黄芪多糖硫酸酯涂层物制备
        2.3.5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2.3.6 涂层表面功能基团特性分析
        2.3.7 涂层材料抗凝血实验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白芨多糖硫酸酯抗凝血涂层的制备和筛选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白芨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3.2.3 白芨多糖硫酸酯的制备
        3.2.4 白芨多糖硫酸酯的取代度的测定
        3.2.5 材料表面预处理和表面修饰
        3.2.6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3.2.7 涂层表面凝血时间测定
        3.2.8 实验分组设置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白芨多糖硫酸酯取代度测定结果
        3.3.2 PVC管路预处理筛选结果
        3.3.3 白芨多糖硫酸酯涂层物制备
        3.3.4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3.3.5 涂层表面功能基团特性分析
        3.3.6 涂层材料抗凝血实验结果
    3.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QbD理念的脑脉利颗粒中益母草提取工艺设计空间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2 益母草的考证
3 益母草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3.1 益母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3.2 益母草提取工艺研究
        3.2.1 生物碱类
        3.2.2 总黄酮类
        3.2.3 小结
    3.3 盐酸水苏碱及盐酸益母草碱的含量测定
4 QbD与设计空间简介
5 实验研究
    5.1 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和益母草碱含量测定
        5.1.1 设备与仪器
        5.1.2 试剂
        5.1.3 益母草提取物的制备
        5.1.4 干益母草药材中盐酸水苏碱及益母草碱的含量测定
        5.1.5 益母草提取物中盐酸水苏碱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5.1.6 益母草提取物中盐酸益母草碱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5.2 响应面实验设计
        5.2.1 中心点实验设计
        5.2.2 实验结果
        5.2.3 方差分析
        5.2.4 模型的评价和建立
        5.2.5 响应面分析
        5.2.6 设计空间的建立
        5.2.7 设计空间的验证
6 结论
参考文献
7 综述 益母草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 个人简介
9 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海洋中药多棘海盘车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录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海星的研究综述
    1.1 海星化学成分研究近况
        1.1.1 皂苷类化合物
        1.1.2 甾体类化合物
        1.1.3 生物碱类化合物
        1.1.4 神经酰胺类和脑苷脂类
        1.1.5 脂肪酸
        1.1.6 多糖和单糖
        1.1.7 蒽醌
        1.1.8 氨基酸和多肽
        1.1.9 其他类化合物
    1.2 海星生物活性研究
        1.2.1 海星的细胞毒性
        1.2.2 海星的抗肿瘤作用
        1.2.3 溶血作用
        1.2.4 海星的抗心律失常
        1.2.5 海星抗菌活性
        1.2.6 海星的抗氧化活性
        1.2.7 海星的抗病毒作用
        1.2.8 海星调节免疫的作用
        1.2.9 海星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
        1.2.10 海星的抗炎和抗溃疡作用
        1.2.11 其他活性
    1.3 海星皂苷的分离方法与纯化工艺
        1.3.1 海星皂苷的分离方法
        1.3.2 海星皂苷的纯化工艺
    1.4 立题的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海星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2.1 海星质量标准的现状
        2.1.1 海星质量标准研究内容
        2.1.2 海星质量标准进展
    2.2 海星含量测定的方法
        2.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2.2.2 重量测定法
        2.2.3 比色法
        2.2.4 HPLC色谱法
        2.2.5 气相-质谱法
        2.2.6 薄层扫描法
        2.2.7 滴定分析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棘海盘车化学成分研究
    3.1 本论文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
    3.2 部分化合物结构解析
    3.3 实验部分
        3.3.1 样品来源
        3.3.2 实验仪器
        3.3.3 实验材料与试剂
        3.3.4 样品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3.3.5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3.4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棘海盘车功效与活性研究
    4.1 生物活性实验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多棘海盘车单体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4.2 小结与讨论
结语与展望
缩略语注释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化合物名称对照表
附图

(5)海带加工副产物褐藻胶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海带多糖
    1.2 褐藻酸钠
        1.2.1 褐藻酸钠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研究
        1.2.2 褐藻酸钠的提取研究
        1.2.3 褐藻酸钠的测定方法
        1.2.4 褐藻酸钠的生理活性
        1.2.5 本论文研究意义
第二章 藻渣中褐藻酸钠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原料
        2.1.2 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褐藻酸钠的提取
        2.2.2 褐藻酸钠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2.2.3 褐藻酸钠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 L9(34)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褐藻酸钠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2.3.2 褐藻酸钠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
    2.4 讨论
第三章 褐藻酸钠分离纯化及其结构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低浓度乙醇沉淀(褐藻胶 EA)的分离纯化
        3.2.2 褐藻酸钠粗品 A 的分离纯化
        3.2.3 Sephacryl S-300 凝胶层析
        3.2.4 物性分析
        3.2.5 红外光谱分析
        3.2.6 高效液相褐藻酸钠组分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低浓度乙醇沉淀(褐藻胶)的静态吸附试验
        3.3.2 低浓度乙醇沉淀(褐藻胶)的动态洗脱实验
        3.3.3 褐藻酸钠粗品 A 动态洗脱实验
        3.3.4 sephacryl S-300 凝胶柱分离纯化
        3.3.5 sephacryl S-300 对 AF1、AF2、EF1、EF2 分子量的估算
        3.3.6 物性分析
        3.3.7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3.8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3.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利用糖芯片研究海洋多糖及其衍生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海洋多糖的结构与功能
        1.1 海洋多糖的来源
        1.1.1 海藻多糖
        1.1.2 海洋微生物多糖
        1.1.3 海洋动物多糖
        1.2 海洋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1.2.1 单糖组成分析
        1.2.2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分析
        1.2.3 高碘酸氧化和 Smith 降解
        1.2.4 红外光谱 (IR) 分析
        1.2.5 核磁共振波谱 (NMR) 分析
        1.2.6 质谱 (MS) 分析
        1.2.7 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1.2.8 多糖高级结构的研究
        1.3 海洋多糖的功能
        1.3.1 抗肿瘤活性
        1.3.2 抗氧化活性
        1.3.3 抗凝血活性
        1.3.4 抗病毒活性
        1.3.5 抗糖尿病活性
    2 多糖的结构修饰及对活性的影响
        2.1 多糖结构修饰类型
        2.2 磷酸化修饰多糖及其生物活性
        2.3 氧化修饰多糖及其生物活性
    3 多糖芯片的构建及其应用
        3.1 糖生物学与糖组学
        3.2 糖芯片简介
        3.3 多糖芯片及其构建
        3.4 多糖芯片的应用
    4 几种疾病相关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
        4.1 橘果粉胞凝集素 (AAL) 及其生物学功能
        4.2 甲型流感病毒 H1N1 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
        4.3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及其生物学功能
        4.4 胰淀素 (Amylin) 及其生物学功能
        4.5 α-Synuclein 及其生物学功能
    5 课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5.2 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2 种海藻中多糖的提取、分离及活性评价
    引言
    1 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原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材料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多糖提取
        2.1.1 材料处理
        2.1.2 冷水提取
        2.1.3 热水提取
        2.1.4 4 % NaOH 热提取
        2.1.5 18 % NaOH 热提取
        2.2 纯度鉴定及分子量测定
        2.2.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2.2.2 分子量测量
        2.3 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2.3.1 总糖含量测定
        2.3.2 蛋白含量测定
        2.3.3 硫酸基含量测定
        2.3.4 3,6-内醚-半乳糖含量测定
        2.3.5 D-半乳糖含量测定
        2.4 离子色谱法分析单糖组成
        2.4.1 还原性水解
        2.4.2 弱酸全水解
        2.4.3 离子色谱单糖分析条件
        2.5 红外光谱分析
        2.6 PS3 和 NJ1 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2.6.1 分离纯化
        2.6.2 理化性质分析
        2.6.3 PMP 柱前衍生 HPLC 分析单糖组成
        2.6.4 NMR 分析
        2.7 抗凝血活性测定
        2.7.1 血浆分离
        2.7.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测定
        2.7.3 凝血酶原时间 (PT) 测定
        2.7.4 凝血酶时间 (TT) 测定
        2.8 抗病毒活性测定
        2.8.1 MDCK 细胞抗病毒活性测定
        2.8.2 神经氨酸酶 NA 抑制活性
        2.9 FGF/FGFR 介导的 BaF3 细胞增殖活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多糖提取
        3.2 纯度鉴定及分子量测定
        3.2.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3.2.2 GPC-多角激光光散射仪联用测定分子量
        3.3 基本理化性质
        3.3.1 总糖含量测定
        3.3.2 蛋白含量测定
        3.3.3 硫酸基含量测定
        3.3.4 3,6-内醚-半乳糖含量测定结果
        3.3.5 D-半乳糖含量测定结果
        3.4 单糖组成分析
        3.5 红外光谱分析
        3.6 PS3 和 NJ1 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3.6.1 分离纯化
        3.6.2 理化性质分析
        3.6.3 PMP 柱前衍生 HPLC 分析单糖组成
        3.6.4 NMR 分析
        3.7 抗凝血活性
        3.7.1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测定
        3.7.2 凝血酶原时间 (PT) 测定
        3.7.3 凝血酶时间 (TT) 测定
        3.8 抗病毒活性测定
        3.8.1 MDCK 细胞抗病毒活性
        3.8.2 神经氨酸酶 (NA) 抑制活性
        3.9 FGF/FGFR 介导的 BaF3 细胞增殖活性
    4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杜梨和银杏多糖的提取、分离及活性评价
    引言
    1 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原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多糖的提取
        2.1.1 材料预处理
        2.1.2 杜梨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2.1.3 杜梨叶片多糖的提取
        2.1.4 银杏多糖的提取
        2.1.5 单糖组成分析
        2.1.6 硫酸-咔唑法测定糖醛酸含量
        2.1.7 红外光谱分析
        2.1.8 PBP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2.1.9 杜梨多糖抗病毒活性测试
        2.1.10 抗肿瘤活性测试
        2.1.11 FGF/FGFR 介导的 BaF3 细胞增殖活性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PBP 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3.1.1 PBP 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
        3.1.2 正交试验结果
        3.1.3 最佳工艺条件验证
        3.1.4 PBP 性状
        3.1.5 银杏多糖提取率及性状
        3.2 多糖理化性质
        3.2.1 PBP 紫外光谱分析
        3.2.2 红外光谱分析
        3.2.3 单糖组成及分子量分析
        3.2.4 糖醛酸含量测定结果
        3.3 体外抗氧化活性
        3.4 抗病毒活性结果
        3.5 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3.6 FGF/FGFR 介导的 BaF3 细胞增殖活性实验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琼胶、卡拉胶衍生物的制备及活性评价
    引言
    1 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原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材料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磷酸化衍生物的制备及磷酸根含量测定
        2.1.1 磷酸化衍生物的制备
        2.1.2 磷酸根含量测定
        2.2 氧化衍生物的制备
        2.3 红外光谱分析
        2.4 衍生物单糖组成分析
        2.5 衍生物 NMR 分析
        2.6 抗氧化活性测定
        2.6.1 羟自由基 (·OH) 清除活性
        2.6.2 超氧阴离子 (O_2~-·) 清除活性
        2.6.3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
        2.7 抗病毒活性测定
        2.8 抗肿瘤活性测定
        2.9 对 FGF/FGFR 介导的 BaF3 细胞增殖活性测试
    3 结果与分析
        3.1 磷酸化衍生物的制备及分析
        3.1.1 磷酸化衍生物制备结果
        3.1.2 磷酸根含量分析
        3.2 定位氧化衍生物制备结果分析
        3.3 衍生物红外光谱分析
        3.3.1 磷酸化产物红外光谱分析
        3.3.2 氧化产物红外光谱分析
        3.4 氧化产物单糖组成分析
        3.5 氧化产物 NMR 分析
        3.6 磷酸化衍生物抗氧化活性
        3.6.1 羟自由基清除活性
        3.6.2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3.6.3 清除 DPPH 自由基活性
        3.7 抗病毒活性分析
        3.7.1 对 CPE 的抑制活性
        3.7.2 对 NA 抑制活性
        3.8 抗肿瘤活性分析
        3.9 对 FGF/FGFR 介导的 BaF3 细胞增殖活性
    4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多糖的荧光标记及多糖芯片的构建
    引言
    1 材料和仪器
        1.1 主要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多糖的荧光标记
        2.1.1 多糖羧基的 AF 标记
        2.1.2 还原胺化多糖醛基的 FITC 标记
        2.1.3 标记多糖纯化及纯度检测
        2.1.4 标记多糖的荧光定量
        2.2 多糖芯片的构建
        2.2.1 芯片样品分布及点样设计
        2.2.2 点样 Buffer 及点样量对芯片构建的影响
        2.2.3 芯片参数的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标记多糖纯度鉴定及荧光定量结果
        3.1.1 AF 羧基标记多糖及纯度鉴定结果
        3.1.2 FITC 醛基标记多糖及纯度鉴定结果
        3.1.3 AF 标记多糖荧光定量结果
        3.1.4 FITC 标记多糖荧光定量结果
        3.2 多糖芯片构建结果
        3.2.1 点样 Buffer 对芯片点样的影响
        3.2.2 芯片点样参数的考查
    4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利用糖芯片技术研究多糖与几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引言
    1 试剂和仪器
        1.1 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多糖芯片研究多糖与橘果粉胞凝集素 (AAL) 的相互作用
        2.2 多糖芯片研究多糖与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
        2.2.1 与流感病毒 H1N1 HA 蛋白的相互作用
        2.2.2 与流感病毒 H1N1 NS1 蛋白的相互作用
        2.2.3 与流感病毒 H1N1 NA 蛋白的相互作用
        2.2.4 与乙肝病毒 HBV 蛋白的相互作用
        2.3 多糖芯片研究多糖与胰淀素 (Amylin) 的相互作用
        2.4 多糖芯片研究多糖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的相互作用
        2.5 多糖芯片研究多糖与α-Synuclein 的相互作用
        2.5.1 芯片研究多糖与α-Synuclein 的相互作用
        2.5.2 多糖对α-Synuclein 体外聚集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糖与 AAL 相互作用结果
        3.2 多糖与病毒蛋白的作用结果
        3.2.1 与流感病毒 H1N1 HA 蛋白的作用结果
        3.2.2 与流感病毒 H1N1 NS1 蛋白作用结果
        3.2.3 与流感病毒 H1N1 NA 蛋白作用结果
        3.2.4 与乙肝病毒 (HBV) 蛋白相互作用结果
        3.3 与 Amylin 相互作用结果
        3.4 多糖与 CTGF 相互作用结果
        3.5 多糖与α-Synuclein 相互作用结果
        3.5.1 芯片研究多糖与α-Synuclein 的相互作用
        3.5.2 多糖对α-Synuclein 体外聚集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活性多糖 PS-2 的结构表征及寡糖序列分析
    引言
    1 试剂和仪器
        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核磁共振 (NMR) 分析
        2.2 PS3-2 寡糖制备
        2.3 寡糖氘代还原
        2.4 寡糖质谱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糖 PS3-2 核磁共振 (NMR) 分析
        3.1.1 PS3-2 一维1H-NMR、13C-NMR 和分析结果
        3.1.2 PS3-2 二维 NMR 分析结果
        3.2 PS3-2 寡糖制备与分离
        3.3 寡糖质谱分析
        3.3.1 硫琼胶寡糖序列及分析
        3.3.2 杂合型硫琼胶寡糖及其序列分析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会议论文
参编书籍
参与的课题
获奖情况
致谢

(7)光合细菌生物代谢斑蝥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动力学初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斑蝥的研究概况
    1 斑蝥体内物质组成
    2 分析方法
        2.1 定性鉴别
        2.2 定量分析
    3 炮制
        3.1 炮制目的
        3.2 炮制方法
    4 药理作用
        4.1 抗癌作用
        4.2 升高白细胞数的作用
        4.3 抗病毒作用
        4.4 抗菌作用
        4.5 杀虫作用
        4.6 其它作用
    5 毒性及防治
        5.1 中毒原因分析
        5.2 中毒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5.3 斑蝥中毒的防治
    6 斑蝥素衍生物
        6.1 斑蝥酸盐
        6.2 去甲斑蝥素及其衍生物
        6.3 氧桥的改造
    7 含斑蝥素类制剂
        7.1 片剂
        7.2 胶囊剂
        7.3 半固体制剂
        7.4 注射剂
        7.5 搽剂
        7.6 新剂型
    8 临床应用
        8.1 治疗肿瘤
        8.2 治疗乙型肝炎
        8.3 治疗面瘫
        8.4 治疗梅核气
        8.5 治疗鼻炎
        8.6 治疗皮肤病
        8.7 治疗斑秃
        8.8 治疗风湿痛、神经痛
        8.9 治疗前列腺增生
        8.10 治疗乳腺增生
    9 资源
第二章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气相色谱条件
        2.2 标准溶液与内标溶液的配制
        2.3 药材前处理及供试品的制备
        2.4 定量方法
        2.5 线性范围
        2.6 方法的精密度
        2.7 重复性实验
        2.8 回收率实验
        2.9 稳定性实验
        2.10 样品分析
    3 讨论
        3.1 色谱柱的选择
        3.2 内标的选择
        3.3 处理方法比较
第三章 斑蝥素的提取分离
    1 药材、试剂与仪器
        1.1 药材
        1.2 吸附剂与试剂
        1.3 分离和测试用仪器
    2. 提取分离
        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2 酸水溶液的pH 选择
        2.3 提取方法的选择
        2.4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
        2.5 正交验证实验
        2.6 提取次数的选择
    3 斑蝥素的分离纯化
        3.1 提取
        3.2 浓缩静置
        3.3 洗杂
        3.4 重结晶
    4 鉴别
    5 纯度检测
    6 小结
第四章 光合细菌在斑蝥光合菌代谢液中的生长情况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试药与仪器
        1.2 光合细菌
        1.3 培养基
    2 方法与结果
        2.1 试验条件
        2.2 斑蝥水提液的制备
        2.3 测定波长的选择
        2.4 OD 值-光合菌浓度关系
        2.5 代谢条件的优选
        2.6 最佳代谢条件下光合细菌的生长情况
    3 小结
第五章 代谢前第五章后斑蝥素含量变化及斑蝥素代谢动力学初析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斑蝥光合代谢液与斑蝥素光合代谢液的制备
        2.2 气相色谱条件
        2.4 供试品的制备
        2.5 阴性干扰实验
        2.6 重复性实验
        2.7 回收率实验
        2.8 稳定性实验
        2.9 样品分析
    3 斑蝥素降解动力学初析
        3.1 含量测定
        3.2 降解动力学分析
    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工艺研究
    2 化学成分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缩写词注释
附录Ⅱ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藻酸双酯钠口崩片的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试验方法
    2.2 线性试验
    2.3 重复性和回收率试验
    2.4 样品测定
3 讨论

(9)西藏青稞资源利用评价及其青稞提取物β-葡聚糖的生理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西藏青稞基本生产、种植及分布状况
    1.2 青稞提取物β-葡聚糖
        1.2.1 β-葡聚糖分布与含量
        1.2.2 β-葡聚糖的名称、结构与性质
        1.2.3 β-葡聚糖的提取
        1.2.4 β-葡聚糖的含量分析
        1.2.5 β-葡聚糖的生理功能
        1.2.6 β-葡聚糖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高血脂与抗氧化
        1.3.1 高脂血症
        1.3.2 不同多糖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1.3.3 多糖影响脂质代谢的可能机理
        1.3.4 多糖与抗氧化作用
    1.4 神经干细胞
        1.4.1 神经干细胞的概念及生物学特征
        1.4.2 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及获得、增殖与分化
        1.4.3 神经干细胞应用前景
        1.4.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5 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系
        1.5.1 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的建立
        1.5.2 永生化机制
        1.5.3 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性
        1.5.4 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的应用
    1.6 脑缺血和脑缺氧
        1.6.1 脑缺血与脑缺氧的现状
        1.6.2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1.6.3 脑缺血与脑缺氧的治疗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西藏青稞资源利用评价方法
    2.4 青稞提取物β-葡聚糖的生理功效研究方法
        2.4.2 青稞β-葡聚糖的提取
        2.4.3 实验分组与动物饲养
        2.4.4 实验药品剂量梯度的确定及给药方式
        2.4.5 实验小鼠取血及肝脏提取液处理
        2.4.6 实验指标测定方法
        2.4.6.1 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
        2.4.6.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4.6.3 血清甘油三酯(TG)的测定
        2.4.6.4 血清总胆固醇(TC)的测定
        2.4.6.5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测定
        2.4.6.6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计算
        2.4.6.7 肝脏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的测定
        2.4.6.8 粪便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2.4.6.9 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测定
        2.4.6.10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2.4.6.11 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测定
        2.4.6.12 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2.4.6.13 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2.4.7 脑缺血与脑缺氧体外模型构建
        2.4.7.1 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2.4.7.2 脑缺血体外模型的构建
        2.4.7.3 脑缺氧体外模型的构建
        2.4.7.4 实验分组
        2.4.7.5 检测指标
        2.4.8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西藏青稞资源利用评价
        3.1.1 西藏青稞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优势分析
        3.1.2 西藏青稞籽粒主效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3.1.3 西藏青稞资源的利用现状、问题和建议
    3.2 青稞提取物β-葡聚糖的生理功效研究
        3.2.1 青稞β-葡聚糖含量分析结果
        3.2.2 青稞β-葡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3 青稞β-葡聚糖对小鼠脏器重量的影响
        3.2.4 青稞β-葡聚糖对小鼠血清TC 的影响
        3.2.5 青稞β-葡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G 的影响
        3.2.6 青稞β-有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HDL-c 的影响
        3.2.7 青稞β-有聚搪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LDL-c 的影响
        3.2.8 青稞β-葡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肝脂质(TC 和 TG)的影响
        3.2.9 青稞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抗动脉粥样因子(HDL-c/TC、HDL-c/LDL-c)的影响
        3.2.10 青稞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粪脂含量的影响
        3.2.11 青稞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
        3.2.12 青稞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SOD 活性的影响
        3.2.13 青稞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CAT 的影响
        3.2.14 青稞β-葡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全血GSH-Px 的影响
        3.2.15 青稞β-葡聚糖对高脂小鼠病理学观察
        3.2.16 脑缺血体外模型及刺梨多糖对缺血的保护作用
        3.2.17 脑缺氧体外模型及刺梨多糖对缺氧的保护作用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附录
第七章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后记

(10)硫酸化修饰对白术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多糖的硫酸化修饰研究概况
        1.1.1.多糖的硫酸化修饰方法
        1.1.2.硫酸化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
        1.1.3.硫酸化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1.2 白术的研究概况
        1.2.1.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
        1.2.2.白术的生物学功能
        1.2.3.白术多糖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白术多糖的制备及其硫酸化
    2.1 实验材料
    2.2 白术多糖制备方法
    2.3 白术多糖性质分析方法
    2.4 硫酸化白术多糖的制备
    2.5 结果与讨论
        2.5.1、白术粗多糖的性质研究
        2.5.2、白术纯化多糖 AMP 的性质研究
        2.5.3、硫酸化白术多糖-------S_1-AMP、S_2-AMP、S_3-AMP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硫酸化修饰对白术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红外光谱(IR)分析
        3.3.2、硫酸基团含量测定
        3.3.3、分子量分析
        3.3.4、比旋光度分析
        3.3.5、核磁图谱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硫酸化修饰对白术多糖的生物活性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抗凝血实验方法
    4.3 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体外抗凝血实验研究
        4.4.2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重量法测定藻酸双酯钠片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替米考星明胶微囊辅料、杂质及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D]. 冯玉萍.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2]多糖抗凝血涂层材料制备及对高聚物医用管路的修饰与筛选[D]. 杨雪纯.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3]基于QbD理念的脑脉利颗粒中益母草提取工艺设计空间的建立与验证[D]. 周洁菁.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4]海洋中药多棘海盘车化学物质基础研究[D]. 刘宝生.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8)
  • [5]海带加工副产物褐藻胶的综合利用[D]. 侯丽. 大连海洋大学, 2014(08)
  • [6]利用糖芯片研究海洋多糖及其衍生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D]. 赵小亮.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7]光合细菌生物代谢斑蝥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动力学初析[D]. 王正. 广东药学院, 2009(07)
  • [8]藻酸双酯钠口崩片的含量测定[J]. 任连杰,苏芳,张彤,余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8(11)
  • [9]西藏青稞资源利用评价及其青稞提取物β-葡聚糖的生理功效研究[D]. 王恒良. 西藏大学, 2008(09)
  • [10]硫酸化修饰对白术多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D]. 梁中焕.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重量法测定海藻酸钠二酯片的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