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加工线中的应用

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加工线中的应用

一、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宝林[1](2018)在《1×19—28.6mm大规格预应力钢绞线捻股机设计与优化》文中认为介绍预应力钢绞线发展状况,针对市场需求,研制出大规格预应力钢绞线捻股机,该机组由7轴弓形板式跳绳机、12轴管绞机、四驱动张力轮组、中频加热炉、冷却水槽、双收放线轮和双层绕机组成,可生产最大规格28.6mm的产品,张力达到500kN,生产线速度为145 m/min。新设计优化捻股机预变形器辊轮尺寸、中频炉冷却和吹干装置以及捻股机空心轴结构,并对整个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加强安全防护,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魏冬[2](2015)在《预应力钢绞线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因其良好的延伸性、高抗拉强度、低松弛率、良好的抗疲劳性、钢体柔软、截面适中、粘结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水电站坝体等基础建设领域中。尤其近年来,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在多种领域广泛应用,国内的钢绞线产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尽管如此,如何进一步提高钢绞线生产技术,以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线系统,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生产过程及各部分工艺流程,据此分别对生产线中的控制部分、驱动部分、反馈部分进行设计,分析各主要电机之间协调控制的原理,得到初步的电气控制方案。针对钢绞线稳定化处理过程中,不使用张力传感器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双张拉轮结构中,变温状态下钢绞线的等效弹性模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结果以及相关实验数据可计算出二张电机的期望转速,从而利用张力虎克定律,将张力的控制转化为电机转速的控制,进而设计了对二张转速控制的模糊控制策略。此外,设计了生产线中其他卷取张力的控制策略。以实际生产线作为实例,根据电气控制方案,进行硬件选型,PLC程序编写,人机界面设计,并将控制系统投入到实际生产线中。完成感应加热装置和生产线整体运行的调试。分析生产试验中的张力值,张拉轮转速等数据,证明对等效弹性模量的分析计算有一定的实用性,并且控制策略对系统工作的准确性、稳定性有一定的提升。控制系统经过安装与调试,已经在国内某企业投入运行,系统运转稳定可靠,产品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曹焕强[3](2015)在《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设领域当中。钢绞线作为主要的受力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而钢绞线的性能除了决定于本身材质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生产过程中的稳定化处理过程,即“张拉”与“回火”的热机械处理过程。所以,本文在研究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的生产过程中,尤其对其张力控制做了详细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流程及各个工艺的实现过程,对生产线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控制系统的多电机协调控制的实现过程,并通过技术改造,设计了一套高效、节能的钢绞线控制方案。接着对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生产过程中恒张力控制的原理及控制方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采用了三次B样条曲面拟合模糊控制算法的控制方案来进行张力控制,与传统的模糊控制算法相比,不但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而且能够有效消除系统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增强抗干扰能力。最后设计了整套张力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基于西门子S7-300PLC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一根PROFIBUS-DP总线与九个逆变器连接组成主从结构,以交流电机作为执行元件,采用工业触摸屏作为上位机,张力传感器实时检测钢绞线张力的闭环张力控制系统。另外PLC与上位机通过RS-485总线实现触摸屏与PLC的连接,可以实时监控当前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故障报警以及复位,并且可以通过触摸屏在线修改系统各个参数,从而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本项目经过安装与系统调试,生产线在天津某厂已经投入运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满足了产品要求的性能指标。

张毅静[4](2012)在《预应力钢丝感应加热电磁能量转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预应力钢丝是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材料。预应力钢丝是我国重点开发并将大力增产的优质钢丝制品,预应力钢丝具有高的弹性变形极限、高的抗屈服能力以及较低的松弛损失,属于高档的预应力钢材产品。由于低松弛预应力线材制品在预应力线材制品中占据愈来愈显着的地位,所以生产过程中在保证符合工艺要求的同时要尽量做到耗能最少,研究其稳定化处理中加热环节是十分重要的。电磁感应加热有加热速度极快,效率高,坯料表面的氧化、脱碳少、可以获得比较洁净坯料等优点。这些优点使感应加热成为当今坯料稳定化处理加热的最理想的手段。所以本文中对钢丝稳定化处理中的加热方式采取电磁感应加热。感应加热利用电磁感应及涡流效应,在钢丝内产生涡流进而产生热量来加热钢丝。了解钢丝感应加热过程中,其温度分布状况对保证钢丝质量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了解不同电参数下钢丝感应加热系统的能耗值对实现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感应加热中感应加热器的设计前提下,从感应加热的原理及有关的电磁效应,电磁—热耦合场数值计算的有限元法着手,利用软件对其感应加热系统建立物理模型,分析感应加热过程中钢丝温度场及涡流场的分布状态,确立了影响温度场分布的关键电参数,并分析不同电参数下系统能耗的大小,为钢丝稳定化处理中回火温度自动控制及感应器设计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钢丝生产的工艺要求及感应加热的特点,对感应加热电源中的关键部分—感应加热器进行了设计。2.根据电磁有限元分析,利用相关软件对钢丝的感应加热系统进行了建模、输入材料特性、网格划分、加载电参数及求解。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确定了温度场分布的主要影响参数—电源频率、电流密度及加热时间。并在保证钢丝质量的前提下,分析了不同电参数下系统的能耗大小,寻找出了合理的加热电参数范围。

杨昱[5](2012)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生产线电气系统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松弛预应力钢丝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高强度经济型钢材之一。预应力技术已成为土建工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结构材料的工艺处理手段,其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应用此技术的混凝土具有如下优点,可明显降低结构自重,提高承载量,加强隔音、保温性能,并且可进行工厂化生产,改善作业条件,降低环境污染和缩短施工周期等。本文根据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生产线的工艺要求,对其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并对感应加热原理和电源的选择进行分析,来达到满足工艺要求、降低能耗及减少钢丝损耗的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设计。主要内容如下: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生产线系统控制的研究是应用型研究,明确应用型研究的原则,是要以生产线达标为目的,即生产线使用者的需求为基点。对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生产线系统控制的原理,硬件选择、通信选择、软件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对感应加热过程的原理、选型、控制加以分析,以满足工艺要求、降低能耗及减少钢丝损耗为目标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张寄东[6](2011)在《高碳硬线冶炼新工艺及性能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高碳硬线也称高碳盘条,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类。SWRH82B是高碳硬线的代表钢种,用于生产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由于SWRH82B要求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所以生产难度大,国内生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拉拔时容易出现脆断,用户多使用进口原料。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和稳定硬线性能,替代热轧进口硬线,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从改善冶炼工艺、调整钢种化学成分和控轧控冷着手,综合考虑炼钢、轧制、冷却、时效、拉拔加工、盘条化学成分及合金元素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无铝脱氧工业试验,Cr、V微合金化试验和CCT曲线测定,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力学性能检测等分析手段,来分析解决SWRH82B的拉拔脆断问题并优化其性能,得出以下结论:包钢生产的SWRH82B盘条拉拔脆断主要以笔尖状断口和劈裂状断口形式存在,断口微观形貌为准解理状或解理状,且断口处无明显缩颈现象。经分析发现,笔尖状断口多数是由母材中心大型脆性Al2O3夹杂引起,少数是由中心网状渗碳体和中心孔洞引起;劈裂状断口主要是由盘条中心马氏体缺陷和表面缺陷共同作用造成。通过采用无铝脱氧工艺(SiCaBaMg)能使钢中铝含量控制在0.004%0.006%的范围,Al2O3的平均含量为31.12×10-4%,同时钢中的夹杂物主要有三种组成形式,即Al2O3-MgO-SiO2-CaO系、Al2O3-MgO系和金属氧化物与硫化物的复合夹杂,前两种呈细小弥散圆球形,后一种呈半塑性鱼眼状。结果尖状断口发生率大大减少,盘条质量得到改善。在82B钢中适当添加Cr、V能提高强度,使C曲线右移并提高淬透性。当大规格82B(Cr)钢中Cr含量为0.32%0.36%、Mn含量为0.75%0.90%时, Cr、Mn含量偏上限的炉号容易发生Cr、Mn中心偏析,从而诱发中心马氏体;当大规格82B(Cr)钢中Cr含量为0.24%0.28%、Mn含量为0.73%0.82%时,线材Cr、Mn中心偏析情况大为改善,从而避免了中心马氏体的出现。采用无铝脱氧、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三方面相结合的措施,能在提高硬线盘条强度的同时仍保持良好的塑性,使盘条具有很高的强韧性配合,大大改善盘条的力学性能和拉拔性能。

刘增杰[7](2005)在《SOT型二极管自动编带机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电子设备组装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需求,适应整机生产自动插拔的需要,对半导体元器件在制造过程中或出厂前要求用标准的载带进行编带封装。为此,编带封装设备成为半导体元器件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的必要设备,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保障。 本论文是天津市科委项目“SOT型二极管自动编带机的研制”的一部分,主要研究了自动编带机的监控系统设计,实现SOT型二极管的定位、检测、转向、剔除废料和编带封装等功能。把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该监控系统,控制器选用西门子公司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为企业实现全集成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针对编带机的结构和功能,把整个监控系统分为主站和从站两部分。主站实现振动上料、爪盘升降和往复摆动、二极管极性检测、转向、剔除废料等功能,并通过PC适配器与上位机相连。从站通过步进电机和旋转编码器构成的闭环系统实现收带功能。编码器检测步进电机旋转角度,以补发脉冲的方式解决了步进电机的丢步问题,保证载带每次运行恰好一个工位。上位机系统应用西门子的组态软件WinCC,实现对主从站的监控,人机界面的内容包括现场参数设定、编带盘计数和报警提示等。

胡赫尘[8](2003)在《低松驰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系统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松弛预应力钢丝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强度建筑用钢材,本文根据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的工艺要求,对其电气系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对重要的工艺参数—回火温度的控制进行了详细讨论。主要内容如下: 一、首先根据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的工艺要求,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并且就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进行了讨论。 二、感应加热的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业过程,它涉及电、磁及热等多种物理过程。文章对系统加热过程的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建立了对象工作点附近的近似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三、利用工业界常用的前馈—串级控制方案,对钢丝回火温度进行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简介了普通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讨论了一些模糊控制器的改进方案,然后引入了一种参数自调整Fuzzy—PI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其控制性能要优于常规的FI控制。 五、CMAC神经网络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可学习和适应不知道或不确定的系统。CMAC神经网络逆模学习控制策略具有鲁棒性强、适应性良好,权值训练时间短等优点。十分适用于参数未知、时变的工业控制工程。

盛苏[9](2003)在《PLC控制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中频感应加热以其高效、无污染、易控制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的各个领域。目前的感应加热电源大多是分立元件控制系统,由电位器控制,不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和通讯系统,自动化程度不高,并且不符合现代企业对生产的要求。 本论文在对中频感应加热及相关技术作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PLC控制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的控制和相关技术。论文分析了通过PLC对感应加热进行闭环控制的控制策略,并采用了闭环开环分离的方法,解决零电压启动问题。通过PLC的自由口和PROFIBUS接口实现了系统的通讯功能。通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胡赫尘,盛苏,陈辉明,赵荣祥[10](2003)在《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中的应用。对生产线的控制方案、硬件及程序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二、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1×19—28.6mm大规格预应力钢绞线捻股机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组成及特点
    1.1 操作流程
    1.2 生产线组成
    1.3 生产线特点
2 设计优化
    2.1 预变形器的改进
    2.2 中频炉冷却与吹干工艺优化
    2.3 捻股机空心轴的改进
3 智能控制
    3.1 张力控制系统
    3.2 冷却水槽线温控制
    3.3 自清洗润滑系统
    3.4 安全保护
4 结论

(2)预应力钢绞线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预应力钢绞线生产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1.2.1 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工艺
        1.2.2 生产控制系统(传动部分)的相关研究
    1.3 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生产中的张力控制
    1.4 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线控制方案设计
    2.1 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生产线主要环节分析
    2.2 预应力钢绞线生产控制部分方案设计
    2.3 预应力钢绞线生产驱动部分方案设计
        2.3.1 电机控制器的选取
        2.3.2 多电机传动协调控制方案设计
    2.4 预应力钢绞线生产反馈部分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应力钢绞线生产中的张力控制
    3.1 双张拉轮张力控制系统
        3.1.1 张力形成的原理
        3.1.2 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的模型
    3.2 双张拉轮系统中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2.1 双张拉轮电机的协调控制结构
        3.2.2 基于自调整模糊控制的主从同步系统
        3.2.3 自调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3 收卷过程中的张力控制
        3.3.1 卷取张力基本原理
        3.3.2 预应力钢绞线生产中收线与层卷过程中的张力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应力钢绞线生产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4.1 控制方案在实际生产线中的应用
        4.1.1 生产线的控制结构设计
        4.1.2 生产线系统的硬件选取
    4.2 预应力钢绞线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2.1 PLC控制程序设计思想
        4.2.2 通讯网络结构与配置
    4.3 模糊控制策略的实现
        4.3.1 系统速度给定的改进
        4.3.2 模糊控制器在PLC中的实现
        4.3.3 生产线中收卷部分控制策略的实现
    4.4 上位机人机界面的设计
        4.4.1 上位机设计任务
        4.4.2 人机界面功能设计
    4.5 生产线中的加热控制策略
    4.6 试验数据分析
        4.6.1 感应加热装置的调试
        4.6.2 试验数据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张力控制的发展
        1.2.1 张力控制简介
        1.2.2 张力控制的研究
        1.2.3 张力系统的控制策略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绞线生产线工作原理及生产过程简介
    2.1 钢绞线生产线简介
    2.2 钢绞线生产线上的多电机协调控制
        2.2.1 多电机协调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2.2.2 捻股电机与整机速度的协调控制
        2.2.3 整机速度的协调控制
    2.3 钢绞线生产线的改进部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绞线张力控制系统的实现
    3.1 控制系统中张力的形成及控制原理
        3.1.1 张力的形成
        3.1.2 张力控制的原理
    3.2 张力控制方式
        3.2.1 直接张力控制
        3.2.2 间接张力控制方式
        3.2.3 复合张力控制方式
    3.3 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
        3.3.1 系统的恒张力控制
        3.3.2 系统的加减速张力补偿
        3.3.3 系统的收卷过程分析
        3.3.4 收卷卷径的计算
    3.4 钢绞线张力控制综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三次均匀B样条的张力模糊控制
    4.1 钢绞线的传统张力控制算法
        4.1.1 钢绞线控制系统结构
        4.1.2 传统张力模糊控制器的原理
        4.1.3 依据传统模糊控制方法建立查询表
    4.2 三次均匀B样条曲面拟合模糊控制算法的实现
        4.2.1 三次均匀B样条的定义与原理
        4.2.2 曲面拟合与算法实现
    4.3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绞线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5.1 控制系统的系统框架
    5.2 钢绞线生产线控制部分的组成
    5.3 PLC程序设计
        5.3.1 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5.3.2 准备模块与运行模块
        5.3.3 张力采样模块
        5.3.4 速度与张力控制模块
        5.3.5 故障处理模块
    5.4 系统上位机控制程序的开发
        5.4.1 上位机控制软件的整体结构
        5.4.2 上位机画面设计
    5.5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附录A 上位机画面
附录B 钢绞线系统原理图

(4)预应力钢丝感应加热电磁能量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预应力钢丝发展概况
    §1-3 预应力钢丝的生产工艺
        1-3-1 稳定化处理介绍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感应加热技术
    §2-1 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2 感应加热的特点
    §2-3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2-4 感应加热的电磁效应
    §2-5 感应加热数值模拟分析现状及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感应加热线圈的设计
    §3-1 感应线圈材料的选取
    §3-2 感应线圈的截面形状的选择
    §3-3 感应线圈截面尺寸的选择
        3-3-1 铜管壁厚的选取
        3-3-2 轴向宽度与径向高度选择
    §3-4 感应线圈的内径选择与线圈匝间距的选择
    §3-5 感应线圈的通电方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丝感应加热分析
    §4-1 钢丝感应加热问题描述与简化
    §4-2 ANSYS对钢丝感应加热的仿真
        4-2-1 感应加热系统建模,定义属性及网格划分
        4-2-2 施加载荷并求解
    §4-3 对感应加热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4-3-1 加热过程中钢丝截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4-3-2 频率与电流密度对温度场、涡流场及能耗影响
        4-3-3 丝加热效果一定时,不同电参数下系统总耗能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生产线电气系统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结构混凝土应用及预应力钢丝生产现状
        1.1.1 中国预应力钢丝发展过程
        1.1.2 预应力钢丝产品重要指标及涉及的核心内容
    1.2 发展应用结构混凝土及预应力钢材的意义
    1.3 直进式拉丝机的发展与应用
    1.4 感应加热的发展与应用
        1.4.1 感应加热发展历史
        1.4.2 感应加热应用场合
    1.5 过程控制的发展与应用
        1.5.1 各种控制系统的特点
        1.5.2 控制系统的选择
第二章 生产线工艺控制方式和通讯方式
    2.1 生产线工艺控制方式
    2.2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通讯协议
        2.2.1 PPI 通讯协议
        2.2.2 Modbus 通讯协议
第三章 感应加热设计及控制
    3.1 感应加热原理
    3.2 感应加热电源的设计
        3.2.1 半导体开关器件
        3.2.2 电路拓扑结构
    3.3 感应加热槽路设计
        3.3.1 加热频率选择的主要因素
        3.3.2 加热功率的计算
第四章 生产线系统控制
    4.1 生产线工艺对系统控制的要求
    4.2 生产线系统控制原理
    4.3 生产线系统控制硬件选择
        4.3.1 电机及调速装置的选择
        4.3.2 控制系统的选择
        4.3.3 中频感应加热装置
    4.4 生产线软件设计
        4.4.1 启动/停止控制
        4.4.2 速度控制
        4.4.3 中频功率控制
        4.4.4 通讯软件
        4.4.5 其它辅助功能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碳硬线冶炼新工艺及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线材生产和消费情况
        1.1.1 线材的产量及分布
        1.1.2 线材的消费状况
    1.2 硬线生产和消费情况
        1.2.1 硬线生产状况
        1.2.2 硬线消费状况
    1.3 高碳硬线盘条
        1.3.1 国产盘条存在的问题
        1.3.2 国产盘条与进口盘条的比较
        1.3.3 盘条 SWRH82B
    1.4 国内外对高碳硬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第一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2 第二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2.1 课题的提出
        2.1.1 课题的依据
        2.1.2 课题的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重点及主要创新点
3 实验方案
    3.1 SWRH82B 生产工艺流程的制定
    3.2 无铝脱氧工艺试验方案
    3.3 微合金化及热模拟实验方案
    3.4 材料检测手段及分析方法
        3.4.1 化学成分分析
        3.4.2 力学性能检测
        3.4.3 低倍分析
        3.4.4 金相显微分析
        3.4.5 宏观断口分析
        3.4.6 微观断口分析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笔尖状断口问题分析
        4.1.1 实验试样选取
        4.1.2 断口特征分析
        4.1.3 金相组织分析
        4.1.4 碳偏析及酸浸检验
        4.1.5 夹杂物级别评定及能谱分析
        4.1.6 笔尖状断口产生的根本原因
        4.1.7 解决措施
        4.1.8 小结
    4.2 无铝脱氧工业试验研究
        4.2.1 质量控制及工艺流程
        4.2.2 无铝脱氧试验过程
        4.2.3 脱氧效果分析
        4.2.4 成品盘条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分析
        4.2.5 金相组织及夹杂物级别评定
        4.2.6 无铝脱氧工艺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4.2.7 无铝脱氧工艺对盘条拉拔性能的影响
        4.2.8 小结
    4.3 大规格 SWRH82B 力学性能优化研究
        4.3.1 性能指标分析
        4.3.2 化学成分确定
        4.3.3 生产工艺流程
        4.3.4 熔炼成分控制
        4.3.5 方坯质量控制
        4.3.6 控轧控冷工艺研究
        4.3.7 金相检验分析
        4.3.8 力学性能分析
        4.3.9 小结
    4.4 大规格 SWRH82B 拉拔性能优化研究
        4.4.1 选取研究试样
        4.4.2 断口特征分析
        4.4.3 夹杂物及金相组织检验
        4.4.4 表面检验
        4.4.5 拉拔劈裂脆断原因分析
        4.4.6 优化措施及结果分析
        4.4.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SOT型二极管自动编带机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半导体元器件编带技术国外国内的发展状况及现实意义
    1.3 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2. PROFIBUS-DP概述
    2.1 现场总线概述
        2.1.1 现场总线的定义
        2.1.2 现场总线系统的技术特点
        2.1.3 现场总线的优点
    2.2 PROFIBUS-DP介绍
        2.2.1 PROFIBUS现场总线简介
        2.2.2 PROFIBUS-DP总线设备类型和数据通讯
        2.2.3 构成PROFIBUS-DP总线系统结构形式
    2.3 用 SIMATIC S7设备实现 PROFIBUS-DP
        2.3.1 SIMATIC S7系统的DP接口
        2.3.2 采用交叉通信的数据交换
    2.4 采用 GSD文件实现PROFIBUS-DP开放式组态
3. 编带机总体概述
    3.1 整机结构及动作实现
        3.1.1 上料检测机构的结构及动作
        3.1.2 编带收带机构的结构及动作
    3.2 电气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3.2.1 旋转编码器的选择
        3.2.2 永磁离合器的选择
        3.2.3 步进电机的选择
    3.3 精度分析与传递函数
        3.3.1 精度分析
        3.3.2 传递函数
4. 监控系统设计
    4.1 监控系统设计的要求
    4.2 PLC技术
        4.2.1 PLC概述
        4.2.2 西门子S7系列PLC编程软件及编程思想介绍
    4.3 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4.3.1 监控系统方案选择
        4.3.2 监控系统方案实现
    4.4 主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4.4.1 CPU315-2DP的技术指标
        4.4.2 程序设计
    4.5 从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4.5.1 CPU224的技术指标
        4.5.2 高速脉冲输出功能
        4.5.3 高速计数器
        4.5.4 程序设计
    4.6 现场总线的使用效果
5. 上位机程序开发设计
    5.1 组态软件介绍
        5.1.1 组态软件的特点
        5.1.2 组态软件设计的原则
    5.2 WINCC简介
        5.2.1 WINCC的特点
        5.2.2 使用 WinCC实现过程监控
    5.3 本系统监控程序设计
        5.3.1 WinCC与 PLC通讯的实现
        5.3.2 监控程序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低松驰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系统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低松弛预应力钢丝发展过程与特点
        §1.1.1 低松弛预应力钢丝发展过程
        §1.1.2 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的特点
        §1.1.3 我国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的发展
    §1.2 感应加热的发展与应用
        §1.2.1 感应加热的发展历程
        §1.2.2 感应加热的原理
        §1.2.3 感应加热的特点与应用
    §1.3 过程控制
        §1.3.1 过程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1.3.2 过程控制理论的发展
    §1.4 课题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2.1 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生产线简介
    §2.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4 控制系统抗干扰设计
    §2.5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简介
    §2.6 小结
第三章 系统模型与经典控制方案
    §3.1 系统模型的建立
        §3.1.1 引言
        §3.1.2 机理分析
        §3.1.3 简化的传递函数模型
        §3.1.4 动态过程的数值模拟
    §3.2 回火温度的前馈—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3.2.1 引言
        §3.2.2 回火温度的速度前馈控制
        §3.2.3 回火温度的串级控制
    §3.3 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际运行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回火温度的智能控制策略
    §4.1 模糊控制原理
        §4.1.1 引言
        §4.1.2 模糊控制器设计
        §4.1.3 常规模糊控制器的改进措施
    §4.2 参数自调整Fuzzy—PI控制器
        §4.2.1 参数自调整Fuzzy—PI控制器原理
        §4.2.2 参数自调整Fuzzy—PI控制器设计
        §4.2.3 仿真结果
    §4.3 CMAC模型
        §4.3.1 引言
        §4.3.2 CMAC工作原理
    §4.4 基于CMAC网络的回火温度控制
        §4.4.1 CMAC前馈控制器
        §4.4.2 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9)PLC控制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感应加热的原理
    §1.2 感应加热的发展概况
        §1.2.1 感应加热的发展历史
        §1.2.2 感应加热电源的发展动态
    §1.3 可编程控制器(PLC)简介
        §1.3.1 可编程控制器发展概况
        §1.3.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PLC控制感应加热电源成套系统基础
    §2.1 感应加热成套控制系统概述
    §2.2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分析
    §2.3 感应加热电源的控制策略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
    §3.1 PLC控制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的硬件设计
        §3.1.1 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硬件体系结构
        §3.1.2 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的硬件选型
        §3.1.3 PLC应用中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措施
        §3.1.3.1 概述
        §3.1.3.2 抗干扰的硬件措施
    §3.2 PLC控制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的软件设计
        §3.2.1 数据前处理和数据后处理
        §3.2.1.1 数据转换
        §3.2.1.2 数字滤波
        §3.2.2 PLC控制感应加热电源的启动
        §3.2.2.1 感应加热电源的启动的基本原理
        §3.2.2.2 双闭环控制方式下感应加热电源的启动
        §3.2.3 PLC控制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的闭环控制方法
        §3.2.3.1 前馈—串级控制
        §3.2.3.2 增量型积分分离数字PI控制
        §3.2.3.3 对于温度的模糊控制
第四章 PLC控制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的通讯
    §4.1 PLC通讯概述
    §4.2 PLC的自由口通讯
        §4.2.1 自由口通讯概述
        §4.2.2 自由口通讯的硬件连接
        §4.2.3 自由口通讯的软件设计
    §4.3 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在感应加热成套系统中
        §4.3.1 PROFIBUS现场总线概述
        §4.3.2 PROFIBUS网络的通讯
        §4.3.2.1 PROFIBUS的拓扑结构
        §4.3.2.2 通信实现原理
        §4.3.3 PROFIBUS组网实例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系统的总结
    §5.2 系统完善与提高
        §5.2.1 将神经网络用于感应加热成套系统控制
        §5.2.2 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的远程监控

四、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19—28.6mm大规格预应力钢绞线捻股机设计与优化[J]. 胡宝林. 金属制品, 2018(04)
  • [2]预应力钢绞线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D]. 魏冬.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4)
  • [3]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D]. 曹焕强.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7)
  • [4]预应力钢丝感应加热电磁能量转换研究[D]. 张毅静.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7)
  • [5]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生产线电气系统控制的研究[D]. 杨昱. 天津大学, 2012(05)
  • [6]高碳硬线冶炼新工艺及性能优化研究[D]. 张寄东.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1(01)
  • [7]SOT型二极管自动编带机监控系统的研究[D]. 刘增杰. 天津科技大学, 2005(04)
  • [8]低松驰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系统控制的研究[D]. 胡赫尘. 浙江大学, 2003(02)
  • [9]PLC控制感应加热成套系统研究[D]. 盛苏. 浙江大学, 2003(02)
  • [10]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生产线中的应用[J]. 胡赫尘,盛苏,陈辉明,赵荣祥. 电气自动化, 2003(01)

标签:;  ;  ;  ;  ;  

S7-300PLC在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稳定加工线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